第50部分(第2/4 页)
管世敦:“我说了大爸不要生气,我们屋的钱,完全掌握在我手头,怎么花,花在哪里,都是我自己做主,只不过我的打算都是及时给爹说了的,每年腊月二十三,川东道道台查大人,重庆府知府程大人,江北厅同知龙大人,巴县知县田大人都要来过年,当晚我得向他们详细汇报我这一年做了那些事?有啥子收获?明年准备干那些事?需要他们帮什么忙?大爸,大哥、大嫂,就像过堂一样,我要一桩桩一件件报出来。因此,必须想好,下一年要搞什么,要他们帮什么忙,然后他们提出要求我做什么,给我什么好的条件,我说想养牛并看中了缙云山的大鹿池和大鹿池前面的一些地方,县太爷田大人说从青木关到北碚的山顶全归你了,条件是尽快把牛养好。让重庆早点有牛肉吃。”
管世衡:“四弟,我们管家与官府关系这么近啊?”
管世敦:“是呀。不好吗?听他们的,得利的是我们。他们赚的是官声,我们赚的是银子。又比如,将稻田改鱼塘是田大人提出来的。他想重庆百姓有鱼吃,我觉得很好,又是赚大钱的机会,于是从湖北江陵请来三哥三嫂,要把鱼塘建起来,田大人审了图纸,看了说明。批了字,盖了巴县正堂大印,就等于我拿了尚方宝剑,我现在建好一半,鱼也养起来了,他肯定还要高兴。”
管世衡:“四弟,才几年,你已经有千万家财,发展的好快呦。你真能干,大哥不如你。”
管世敦:“大哥,我有个想法,今后我们合伙来干几件大产业。大爸你同意不?”
管上可:“跟着你干,我同意。”
管世敦:“正木、正林、正森三个侄儿都渐渐长大了,把管理庄园的事让他们三兄弟接过去。你和大嫂来重庆发展,我们兄弟联手。没有干不出事来的,大爸给了你十万两做本。就什么都可以干,行不?”
管世衡:“爹看呢?”
管上可:“行,这里上有你幺爸掌舵,下有你能干的四弟出主意,我就给十万两做本。”
管世衡:“谢谢爹!”
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三,四大官员及夫人们从官道慢慢进入管家鱼塘的范围,因为堆了土,鱼塘比官道高三尺,只见一两小马车飞驰而来,在前面鱼坝边停下,在与几个渔工谈着什么。
田大人:“世敦,那好像是刘芳吧,在干啥?”
管世敦看了看,果然是她,于是喊道:“三嫂,三嫂,快过来,四位大人到了。”
她一身的红色骑马装,见来了大人,赶忙过来,拜见列位大人,向列位夫人问好。
总镇夫人:“你叫刘芳,你才好大?世敦叫你三嫂。”
管世敦:“三嫂,这是总镇刘将军的夫人。”刘芳再次向刘夫人致礼,“刘夫人好,我已三十几岁了,的确是四弟的三嫂。”
刘夫人:“你的马车赶得很好,说快就快,说停就停。”
总镇刘大人:“刘芳,你这一身的打扮,不像是大家夫人,倒像个骑白马走江湖的。”
刘芳:“为了赶车方便,就买了套骑马装,胡乱穿上,让大人见笑了。刚才在鱼池发现一条不是本地放养的野鱼,我把它舀起来了,这种鱼容易传染鱼病,改变鱼种,必须清除。”
管世敦:“看来要请田大人出个告示了。大人们,马上就到家了,先到正厅休息再说。”
客人一行在管世敦的带领下进入西院北楼正厅,总镇刘大人夫妇与道台查大人夫妇住三楼,知府程大人和知县田大人住二楼。
刘夫人下楼来,想见刘芳,问世敦,管世敦说:“刘夫人,三哥三嫂没住这里,住东院,在鱼池边。”
刘夫人:“你还有东院,去看看。”
管世敦看天色还早,便邀大人们和夫人们去新修的东院参观,他派人去叫马车。大家出门,马车已停在路边了,大家坐上马车,转过一个山头便来到东院北门,大哥大嫂与三哥三嫂一家在北门外恭迎了,刘芳引大家沿着围墙大路绕道正门,从正门拾级而上,穿第一进,进第二进,到第三进,止于正房前的宽大露台,在太阳的照耀下,暖洋洋的。大家坐在露台的椅子上,品香茶,看着整个一排的鱼塘,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心旷神怡。
田大人说:“这是出于刘芳的手笔,东院的改建也是刘芳的手笔,正好姓刘,管世敦称她为刘伯温,以后的几个大策划都是她的主意。”
刘芳:“大人太过奖了,我哪的敢于前朝太祖皇帝的军师媲美?”
晚饭后,照例归管世敦谈他一年来的成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