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页)
赵城县户口两千,人口不足万人,远远比不上五十里外的洪洞县城。三日之前,在本地乡绅的蛊惑下,赵城守备哨的士卒突然叛乱,与城外的士绅里应外合之下,一举夺取了赵城县,而袁宗第赵城守备哨的士卒也死伤惨重,只余下三十余人。
这些叛乱的乡绅以杜举人为首,杜举人名叫杜连章,在万历年间高中举人,后来屡试不中,眼见功名无望,返回家乡隐居乡中。
杜举人为人颇为正直,在乡民之中威望很高。刘宣进入山西后,因为苛待士绅的政策,让杜举人打心眼里痛恨。因为杜举人在乡间威望较高,加上没有恶事,所以在李自成攻破赵城后,杜举人也受到了善待。
等李自成大军离开了赵城,杜举人马上就有了叛乱的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拉拢,杜举人成功策反了赵城守备哨的本地士卒,一举夺下了赵城县。
杜举人夺取赵城县后,因为害怕刘宣的报复,马上派出信使去临汾县请求援军。
平阳知府何必曾接到杜举人的求援,根本不敢排查和任何援军。这是因为平阳府承平已久,境内没有精锐边军,只有烂到根子里的卫所兵。
尽管何必曾不懂军事,但是也知道派遣这样的士兵求援也是肉包子打狗,所以并没有调遣援军。
反倒是洪洞县作乱的士绅,在领头的进士韩续祖支持下,派遣了上千青壮前来增援赵城县。
韩旭祖出身于洪洞韩氏,祖上能追溯到北宋的韩琦,到了明代成化年间,家族中还出了正二品的户部尚书韩文。
到了韩续祖这一代,洪洞韩氏更是越发兴盛,不仅韩续祖高中进士,韩家有功名的举人也超过八人,家族的田产不下于万亩,算是洪洞县第一等的高门。
这一次洪洞县大规模的叛乱能有如此大的声势,韩续祖起了最关键的作用。
第二十三章平乱四
赵城县距离霍州城只有五十余里,几乎算是在霍州城眼皮子底下。从霍州出发到赵城的道路也非常好走,除了翻越一座小山外,大部分都是平原道路,所以大军清晨出发,还没有到傍晚,陈铁牛刘国能二部就赶到了赵城县。
等陈铁牛刘国能两部赶到赵城县时,四面的城门已经完全堵死,整个赵城县已经戒备深严,城头上到处都是晃动的人头,从城头招展的旗帜看,赵城县内的守军应该有两千人。
虽然这支增援的部队以陈铁牛为首,但是陈铁牛此人却算不得一个拿主意之人。以前第七营拿主意的是副营官张五斗,但是张五斗抽调出去后,新任的副营官马世俊也比较平庸,算不得多谋善断之人。
现在这只救援部队,真正有想法的军官只有新提拔的哨长杨亮,还有骑兵指挥官刘国能。
杨亮出身戚家军,也算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而刘国能外号闯塌天,在后世也是农民军大名鼎鼎的义军首领。此人后来投降官军,被崇祯皇帝任命为总兵官,在与李自成的战斗中兵败被俘,因为拒不投降被李自成斩首示众。
眼见天色已经接近黄昏,况且一日行军五十里,士卒早已经有些疲惫。陈铁牛也没有攻城的打算,反而在赵城县外五里处的一处村落扎下营寨,连夜商讨军情。
陈铁牛虽然无谋,但是却能够信任下级军官。他采纳了杨亮、刘国能的意见。认为赵城县的守军人数不少,警觉性也很大,如果强行攻城,只怕会耗时已久,伤亡甚众。不如绕过赵城县,大军直接增援洪洞县,与李自成所部会师,一举击败洪洞县外的乡军,没有了洪洞县乡兵的呼应,赵城县的叛匪也将孤掌难鸣。
第二日一大早,陈铁牛、刘国能二部绕过赵城县,大军直扑洪洞县城外,到了未时三刻,二人率领的援军已经出现在洪洞县城。
赵城距离洪洞县不足四十里,况且陈铁牛五更造饭,天不亮就开始拔营行军,所以刚刚过了午时,大军已经接近洪洞县城。
洪洞县一马平川,大军行军的尘土高高扬起,援军还在十里之外,城头上的李自成已经发现了援兵。
很快李自成麾下的第八营就开始整顿部队,除了留下刘宗敏带领一个半哨守城外,剩下的士卒倾巢而出离开了洪洞县城,朝着城外的乡兵杀去。
大军出城,第八营排成整齐的军阵。中间的士卒高举着盾牌,手持长矛,两翼的士兵手持火铳,他们买着整齐的步伐,不快不慢的逼近城外大军。
城外的大军非常混乱,他们虽然被威望最高的韩续祖组织起来。但是这些乡兵却互不统属,有的还没有扎营,随便露宿在野外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