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人,你们三百多,所以有把握的,但是,我想起来了,今天在这里的路上,看到的鬼子好像就不止两百!”向文条理很清楚。
“什么,快说咋回事?”
左玉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给惊呆了。
欢迎朋友们阅读、推荐、收藏,你的支持是我写得更好的强大动力!!!()
第十二章奇袭
第十二章奇袭
稍有经验的指挥员,谁听了这个情报,都要被压抑得喘不过气!
细细一问,才知道咋回事。
原来,今天中午,就在向文沿着山路抄近赶往李家屯时候,离开县城十几里的路上的崎岖道路上,先后驶过一长排满载着日本鬼子的卡车,细心的向文数了一下,总共十一辆,还有几辆架着机枪的摩托。
因为远,看不清楚,只能看得见头盔,凭他目测,每辆卡上最少装着二十多个鬼子。
这么一算,这队鬼子就不止两百了!
向文远远看到,那些鬼子在蜿蜒的山路拐弯的地方停了下来,好像是在那里休息,又好像干着别的什么事,对着路边的山头指指点点。
“什么?你怎么不早说”,左玉对于这个情况非常震惊,如果确实是这样,鬼子早有防范。
“我还以为是城里的鬼子出来扫荡呢,可小马说城里鬼子几十个,但是我看到的绝对不止几十个啊!”向文看着大队长惊愕的脸色,知道自己说的这个情况很重要。
“小马,赶紧通知通讯班,全部快马追上部队,要他们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向文你跟我来。”
飞快地说完,左玉立刻带着向文去找陈一彪商量去了。
#
队部,陈一彪正在擦拭手枪。
这支驳壳枪,是第一次反围剿时候缴获的,年轻的陈排长爱不释手,经过领导同意后成为了自己的心爱之物,伴随自己经历了几次反围剿,爬过雪山,走过草地,见证了无数次生死考验。
这种很男人气的驳壳枪,是德国造的,7.63毫米口径,弹匣可容弹10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进入中国,当时的军阀,国民党军队的中低级军官大部分使用这种手枪,但在红军还不多见。
老伙计啊,明天你又要上战场了,一边擦拭,一边自言自语。
他在等着和左玉一起出发,亲自上阵指挥这场意义重大的战斗。
跟着中央红军撤离于都后,一路长征,什么敌人没打过,中央军、川军、贵军、湘军、东北军、西北军,可是这狗日的小日本,还真的没面对面干过,心里早就发痒了。
突然,左玉一阵风一样的跑了进来,一边喊开了
“老陈,老陈,行动取消,我已经让传令兵通知部队了”
看着气喘嘘嘘的左玉,听着他说的话,陈一彪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疯啦?部队已经按部署,快到指定位置了,你你你。。。哪根弦搭错了”陈一彪指着左玉。
见此情形,左玉反倒不急了,笑了起来。
自己是太急了,搞得老红军陈一彪还以为自己脑袋出问题。
左玉让乔向文把他看到的情况又说了一遍。
一听,陈一彪也傻了。
这个情报太出人意料了。
如果这支日军是赶往县城里的,那么攻城部队遭受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甚至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那是对革命事业的犯罪啊,左玉担不起,他陈一彪担不起,支队的杨马令也担不起啊。
“老左,十万火急的,是快点把部队拉回来,不然就晚了!”。这时候,对独立大队的命运的关心,对革命事业的责任心,让陈一彪同样把上级地作战命令放在了脑后。
革命,革命,首先要保住自己的命,才能去革鬼子的命!
沉默了一会儿,向文开口了。
听了两位领导的话,通过刚才头脑中的快速盘点,他对这次独立大队的行动、鬼子的意图有了自己的看法:
“大队长,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快说,向文,你今天的情报太重要了!”
左玉看了陈一彪,他也在认真地听。
“我觉得,这股鬼子不是进城去的!”向文说得很慢,一字一句。
一听,两人都一怔,“向文,你怎么会怎么看的?快说你的依据!”陈一彪忍不住了,急急地问。
向文吸了口气,说开了。
“打仗你们比我有经验,你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