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司令长官。蒋介石集团内部对东北的人事安排,到此初步告一段落。
然而,进入9 月以后,蒋介石的情报机关不断送来情报,说中共的军队正在秘
密地向东北开进。但是到底出关了多少,分布在哪些地区,则全然不清楚。这一下,
急坏了蒋介石,他立即命令东北接收官员飞赴长春,与苏方进行交涉。
1945年10月9 日,第一架飞入东北的国民党飞机在长春降落。40余名国民党军
政官吏作为先遣人员进入东北。10月13日,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外交特派
员蒋经国、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嘉傲等国民党接收大员也飞抵长春。
熊式辉和蒋经国等立即与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进行了第一次会谈。
在会谈中,熊式辉声明:此次来东北的任务是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办理接
收东北事宜,希望能得到苏军的帮助。并提出四点要求:(一)协助我方建立政权,
并接收各省市行政机构;(二)协助我方接收日本及伪满在东北之工业机构及其设
备;(三)我方决定由海上船运军队到东北接防,请指示适宜登陆地点,并予协助。
又我方拟船运军队在大连港登陆,请将该港口现状见告;(四)我方为期在苏军撤
退以前,保有相当兵力以维持各大城市之治安,并准备空运少量部队到沈阳、长春
各地,请予协助。
苏军元帅马林诺夫斯基对熊式辉等的要求早有准备,立即答复道:(一)行政
接收事务,苏方可以协助;(二)经济接收事务将指定专人与张主任委员嘉徽商洽
;(三)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大连为自由港,中国军队不能由大连港登陆;
(四)空运中国军队至东北各大城市一节,应由两国政府商量而决定之。
熊式辉考虑到运力缺乏等困难,又向马帅提出苏方能否提供若干火车车辆和轮
船,借给国民党政府运输军队。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根本不予考虑继答复说:东北铁
路车辆已在战争期间毁坏,或转到朝鲜境内,无法借给。轮船也没有剩余。
总之,苏军尽管态度友善,但在一切问题上都不想向蒋方提供协助,其实际上
是在拒绝蒋军进入东北。
熊式辉面对这位“狡猾”的苏军元帅无计可施,只得飞回重庆,当面向蒋介石
汇报情况。此时的蒋介石憋了一肚子火,既怕东北落人中共手里,又怕过分得罪苏
联人以影响他接收大东北。无奈,耐着性子,继续寻求外交接收途径。
10月18日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杜聿明在国民党的高级军官算是
比较能干的一个,也是很受蒋介石的赏识的一个。
这位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国民党将军,1924年6 月投笔从戎,考取了黄埔军校
第一期,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当时他刚满20岁。
同大革命时入伍的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杜幸明也受过革命思想的影响,有爱国
心。但是,后来随着革命队伍的分化,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为了升官发财,出人
头地,他投靠了蒋介石。由于他聪明好学,肯干,能吃苦,对蒋介石又特别忠心,
蒋介石越来越信任他,他的官运自然也就十分亨通,不到40岁,便当上了集团军总
司令。
杜幸明也曾为国家和民族做过好事。在艰苦的长城决战时,在反击日军的昆仑
关大捷中,在远征缅甸的崇山峻岭里,杜幸明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并且是中国第
一次远征缅甸的远征军司令官。
这一次,蒋介石又委他以重任,把打开东北大门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他。他也很
自信,下决心要在东北“建功立业”,报效“领袖”的知遇之恩。
10月22日,蒋介石指示杜聿明:你到长春去与苏军接洽,要他们根据中苏条约,
掩护我军在东北各港口(指旅大、营口、葫芦岛等港口)登陆,接收领土主权。可
先在长春去会见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根据条约规定,他们一定要对中国负掩护接收
之责。此外,可问问南京何总司令的意见,再到上海会见美军第7 舰队司令金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