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页)
那言语不通的地方便宜些?”
“就是为了小爷着想,臣才要走得远些。”顾沅脸上的微笑淡去,现出些掩不住的惆怅,“不瞒老娘娘,臣这些日子,已经暗地里备下了一些书信,万一臣有什么不测,也可以请人替臣发回来,好歹能支撑个一年半载,到时候,想必小爷也总能看开了。”
她语气清淡,太后却听得心里一沉,不由自主地感慨:“哪里有那么便宜的事儿?哀家与你说句实话:我看着元嘉从小到大,除了你,从没见她这么把一个人放在心上!前几日她还与我透了口风,内务府诸般大婚物事都备妥了,只等着寻个合适的借口,便要学太祖皇帝立圣文皇后的老例,求我给她行个方便。如今礼部那几个软硬不肯点头的臣子都被她点名派出去了,只要哀家点头,你便是第二个圣文皇后——你老实告诉哀家,可是一定要出使么?”
皇帝暗地里筹措立后的事,是宫里人心照不宣的秘密,郑鸾也早自吕凤那里得了许多消息,然而太后的话依然让她暗地里吃了一惊:如此急切的做法,并不太像皇帝之前小心翼翼步步谨慎的作风,难道是因为担心顾沅时日无多,皇帝才下了决心硬来?这样的做法必定不为朝臣们所喜,一场风波在所难免,倘若有人居中推波助澜——郑鸾为未来可预见的轩然大波思索起对策来,几乎漏听了顾沅的答案:“臣自然要出使。”
太后脸色复杂起来,不知道是为顾沅的拒绝松了一口气,还是为顾沅不顾皇帝心意的举动而恼怒:“元嘉的后位,你不愿意?”
“臣从未不愿。”顾沅脸颊微红,平静的声音里终于现出一丝颤抖,“小爷的心意,臣一直都知道,臣也,臣也想一直在她身边,只是,只是,臣终究不能让她为了臣,重蹈太祖皇帝的旧辙,臣也绝不做圣文皇后,抛下她孤零零的一个。”顾沅深吸了一口气,不顾发烫的脸颊,向着太后深深叩首, “臣这一次出使,不是为了寻找葬身之所,而是为了求一线生机,日后好光明正大地与小爷相守——臣的心意,还望老娘娘成全!”
顾沅的语气坚决笃定,仿佛日后皇帝与她光明正大相守的前景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太后哑然半晌,终于点了点头:“也好,哀家就成全你——就算是元嘉不答应,哀家也答应你:你去西洋替哀家看看,做出福寿膏那样东西的人,都是些什么模样,什么心肠!”
北王等人行程在即,鸾仪司当日便开出了顾沅的通关文书,因为是内廷近臣,出关手续异常繁琐,郑七娘亲自引着顾沅朝各处衙门走了一趟,饶是她人头熟络,口齿便利,也足足费了一下午,直到掌灯,才将盖好了大印的通关文书并牙牌节符等物一股脑交到顾沅手上。
“咱们鸾仪司什么都好,就这一点不好,不过听师傅说,已经比先前好多了,先帝登基的头二十年里,想要派个人出京,内阁里作梗不说,御史的折子先就上来把人给埋了!”她一面说,一面与顾沅一起拐过甬道,眼见日精门值房门口崔三顺亲自提着灯笼一溜小跑迎过来,便就手将顾沅手里的匣子又夺了去,“时候不早,我替你带去值房验符记档,跑了这一天,你且好好歇一歇罢!”
“七姑姑体贴。”崔三顺已经到了近前, “今儿老娘娘赐了书,小爷传了口谕,要顾女史一起赏鉴呢。” 他说得云淡风轻,却悄悄向郑七娘递了个眼色,郑七娘一笑,立时抱着匣子拐进了日精门。眼见只剩下自己和顾沅两人,崔三顺才现出一副愁容来,向着顾沅打躬作揖,“老娘娘遣人送书的时候,小爷原本心情甚好,可后头去给老娘娘问安回来,人就变了模样,说是要静一静,在暖阁里不吃不喝地坐了半天,虽说传了膳,可总共也进了三筷子——魏总管传了御医来,小爷又不肯见,烦请女史快去看一看吧!”
他见顾沅眉头皱了起来,也不再多说,引着顾沅进了清和殿,茶水房廊下站了个年轻太医,正是这些日子给顾沅请脉的陈端,一头验药一头吩咐几个宫人内侍,抬眼看见顾沅,扭过脸向崔成秀说了几句,崔成秀忙不迭地过来,向着顾沅低眉顺眼地一躬身,“才请了脉,小陈太医说是不妨事,有些虚火,还请女史开解着些。”
顾沅点了点头,远远朝着陈端一揖,沿着石阶上了月台。崔三顺正想跟过去,崔成秀一皱眉,把他拽进拐角值房,小声呵斥,“昏了头了!什么时候,还往上凑!”
“顾女史既然肯进殿,必定就不碍事了,”崔三顺抬眼看了一眼顾沅的背影,“她这时辰还没进膳,小爷必定要赐点心的,先送进去,更显得咱们体贴不是?”
“好小子,肯琢磨差使了!”崔成秀在他头上轻轻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