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 页)
运动已进入了更有组织的形态。英国的外交本是很灵活的,他们从
上海的五卅运动和广东的省港罢工中所获得的教训,似觉得一味采取高压政策,将造成中英
间的深仇大恨,这对英国是不利的。也许他们觉得尽可以利用国民革命内部的矛盾,来瓦解
这个民族阵线,用不着承袭已往的政策。
我目击事态业已在我们掌握之中,便离开英领事馆,驱车去找鲍罗庭。他获知了事件的
经过情形之后,很欣慰的向我说:“幸好避免了一场冲突。”他还指出虽然现在并无向日租界
作同样示威的迹象,但仍应通知各民众团体,严格约束群众,不可有侵犯日租界的任何行动。
鲍罗庭的这些话,原系我们的既定政策,用不着再有甚么讨论。此后,武汉民众对日没有甚
么激昂的表示,就是我们这种政策的结果。
这次外交的胜利,也提高了联席会议的声望。一月四日,联席会议接受了各民众团体所
提出的收回租界等对英四条件②,安抚了民众的激昂情绪;同时展开对英的谈判。外交部长
陈友仁与英领事交涉结果,协议组织汉口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派中国军警维持英租界秩序
等。
汉口收回英租界的举动,振奋了全国的民心。一月六日,九江英租界附近发生了工人与
英水兵冲突的事件,邓演达由汉口赶程往九江,与九江英领事交涉的结果,照汉口的前例,
派少数中国军警,于一月八日起接管九江英租界。后来,在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九、二十两天,
陈友仁与英国驻华公使代表欧玛利,先后签订收回汉口英租界协定和收回九江英租界协定及
66/185
… Page 218…
《我的回忆》第二册
照会。至此,汉口九江两地英租界才宣告正式收回。这也可以说是联席会议一个重大的成就。
对英外交的紧张,并没有缓和当时革命内部的纠纷。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五日,广州的国民政府宣布停止办公,实行北迁。十二月三十一日,
谭延辏А⒄啪步�嚷柿旃�裾��凸�竦持醒氲巢康闹霸保�酱锬喜�R痪哦�吣暌辉乱蝗眨��
国民政府正式公告迁都武汉;立即开始办公。可是一月三日,蒋氏忽电武汉,主张国民政府
暂设南昌。因之便爆发了著名的南昌与武汉间的建都之争。
建都之争和汉口收回租界的行动,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当时武汉联席会议的要人们对于
蒋氏的主张,大大不以为然。他们奔走相告,迁都武汉是早已决定了的事,何况外交如此紧
张,武汉又是筹款中心,如何能将国民政府改设南昌。联席会议讨论的结果,曾电覆蒋氏,
表示不赞成有这种骤然的改变。
一月十日到十八日,蒋氏曾到武汉,意图说服在武汉的要人,但不得要领,失望地返回
南昌去了。蒋氏所持的理由是定都问题应以战略与军事发展来决定,此时长江下游的军事正
在进行,国民政府应暂设南昌。俟南京光复后,再依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意见,建都南京。并
且声言,这是南昌举行的国民中央政治会议所一致决定了的;要求联席会议的要人们遵行。
联席会议的要人们则认为建都武汉原系根据蒋氏一九二六年十月二十二日的提议,经过
国民党中央与国民党政府委员们一致同意决定,并经正式公布了的。观在无论在外交上,在
财政上,在军事上,乃至在人民心理上都不宜有这个改变;即使迁都南京的话,将来也可以
经过一次中央全体会议的决定,再行由武汉迁往不迟。
由于这个争执相持不下,也由于蒋氏这次到武汉来,欢迎的场面虽然盛大,但一般情绪
总不能算是热烈的;所有“拥护国民党中央领导!”“欢迎汪精卫回国复职!”等呼声,都使蒋
氏感觉刺耳。蒋氏怀着怅惘的情绪回到南昌以后,便专对武汉的要人出些难题,向宋子文索
款的电报,如雪片飞来。这样一来,更使双方的距离愈趋愈远了。
建都的争执发展成为双方非正式的互相攻讦,武汉方面有种种谣传,如谭延辏П唤�哿簟�
在南昌,不让他到武汉执行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