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1/4 页)
黄大香并不看重这幅图画,李墨霞却有些好奇:“你就揭开来看看吧,申先生把所有的画都烧了,怎么就留下这幅画送人?”
黄大香把画递给李墨霞。取下来几颗并未压紧的小铁钉,揭开罩在画面上的蓝布,出现的是一幅颇具象征意义的图景:
油画的近处是一段河面。河沿上长跪着一个头发飘散的女人。女人的右后方是一颗参天的绿树,女人仰望着左前方远处的天空;那几笔青褐的色块是遥望左青石时见到的山影;青石旁悬着一个特大、特红的球体,那是早晨即将破雾的太阳。河道从画外的左侧回流至画面的中央,河中有两个嬉水的孩子;河水闪着波光成之字形,经过一片绿茵茵的草地流向画面的纵深极处,画图的上方则是迷蒙连绵的峰峦叠上云天。
油画的标题叫《生命流》。
画面上的人物全是*的。油画采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那女人的眼眶连在一起,两只眼角交叠,眼球靠紧,更显出眼神的深邃、蕴蓄与幽冥;女人的乳房同样被夸张,显得浑圆、饱满而且温润;那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显得天真活泼而又稚气无邪。
[解说]黄大香不能理解这油画的深意,但她从那女人的身姿与神态却体验到了一种共通的人性人情:她们都对上天和神灵有着虔诚的敬畏,对命运有着同样多的祈求和向往,对子女一样怀着深切的忧虑、期待和挚爱!
黄大香久久地凝视着画面,眼里闪现出明亮的神光,她深感疑惑地问李墨霞:“画家便是这样?他们的图画能让人心跳心慌啊...”
李墨霞同样沉浸在油画传达出来的艺术氛围中。
[解说]李墨霞在深思:这大概是画家感受到生命的演绎有如一条长河吧?那母亲的乳汁该是生命之流的源头了,它象征这前人劳动创造与品性修炼的成果。正是由于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累积与汇聚,继承与发扬,这才成就了这生命的源流永恒不息,画家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只在于此!
[重现]山峦丘壑,流淌着清泉绿水:青石镇险峻而又优美的自然风光。
[解说]然而,艺术的内涵却不是谁来解说得了的。艺术的创造与欣赏是一种心灵的感应,如果这幅画图已经强烈地震撼了黄大香,启发了她对命运的思索,或者,这幅画今后还有可能对彭石贤和其他的人产生感染力量,那么,它就足以说明申先生与石贤母子之间心灵的息息相通,他们对世界有着共同的感受和体验。油画作者的生活经历让他感触到了,至少十年、二十年,紧张中生活中的小镇人尚不需要这种艺术作品,甚至还会容不得它的作者。
[重现]草舍瓦房,人们勤劳耕作不息:青石镇强悍而又淳朴的风土人情。
[解说]左青石的风土人情养育了这里的人们,也赋予了下他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可以相信历史绝对的公正无私:当左青石的人们去寻求个人与群体的发展道路时,他们付出的艰辛与牺牲将不仅会创造出辉煌的社会文明,同时也会焕发出璀璨的人性光华。
唯有社会的发展无穷;唯有人性的修炼永恒!
附件1
说明:《三个女人演义`49》根据长篇小说《左青石》改编。
还是在94年,我带着《左青石》的手稿去了广州与深圳,跑过两家出版社,当班的编辑坦诚相告,一是本年度没有了出版长篇的计划,二是作者得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意思是,眼下书市萧条,出版社不愿承担风险,作者得自费出版。我并不怀疑这话的实在,只因为当时书稿尚未输入电脑,我又正想着写第二部长篇《春草园》,耗不起时间为出版的事奔跑,还担心因此丢了这好些年的劳作,犹豫之间,便把《左青石》背回了老家。一晃好些年,《春草园》终于脱稿,这是前年。就在这时,我突然接到一家全国著名出版社的电话,热情的女编辑告诉我:她看了《左青石》,感到意外高兴,并让我等待他们的消息。我这才记起,《左青石》输入电脑后,曾打印一份寄给了一位在京的朋友,征求他的意见并请帮忙联系出版,可这已是两年前的事了,作者对这种意外难免不感到高兴。又过了近一年,出版的事最终搁置下来,双方都感到有些抱歉似的,因为,作为编辑,方便说的话依然是书市的萧条与冷落,尤其是严肃文学作品很不好卖,想一想,这也是个不假的事实,虽然它同时告知作者,书稿经一审再审而三审,编辑们的意见终于难获一致,看来,作者确实给他们增添了麻烦。
书稿从出版社一转便是好几年,作者不敢再把它投出去了。《左青石》压在案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