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时后,我的司机猛然回头问我:“王场长,你平时不很厉害吗,你那么有胆量为什么要走?一个残疾人就把你吓成这样?”一夜没睡好的我一直沉浸在我为何会有此遭遇的思绪中,听到司机之言我猛然醒悟过来:就是这个道理,我躲得了今天能躲得了明天吗?回避问题只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我需要的是面对。于是我让司机马上掉头回农场。到农场后,我紧急召集领导班子开会,高度统一了对这件事的处理意见。当日下午,我又召开中层干部会议,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大家,要求大家一起来处理。说来也怪,原来大家都小心翼翼避让的心理,在意见统一后变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意见高度透明、众人高度参与的情况下,主管干部出面与那位知青协调,这件困扰农场许久的棘手事当晚就顺利解决了。
很多问题往往是因为信息不通畅、意见不统一而变得棘手的。这件事之后,我忽然像武侠小说中打通任督二脉的侠客一样,信心满怀起来—我相信再也没有什么我害怕的事了,我也找到了解决矛盾冲突的最好方法,那就是发动群众,让一切透明起来。我永远感谢我的司机,正是他在关键时候的一句话救了我。事后我想,要是当时我走了,我又该什么时候回来,回来后又该怎么收拾这个局面呢?我庆幸在芦潮港农场里有那样一片天地,给我的一生留下了勇气的积淀,因此当三年零九个月后我调任上海农场局工业外经处处长离开芦潮港农场时,我丝毫没有为在任期修建的宽敞马路、职工住房、漂亮的幼儿园而沾沾自喜,也没有为农场经济快速发展、盈利大幅跃升并成为局系统表扬单位而自傲,在临走的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我真心感谢在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农场留给我的坚强、勇敢和无畏,只有社会的大学,才会给人留下这样的智慧和激情。
在人生的起伏感悟中,我来到了40岁的又一个路口。
第二章 初入光明(1)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斯蒂芬·茨威格
中央领导对上海国企改革的调研,是对过去几年,国企“两个根本改变”的总结,更是新一轮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动员,我有幸亲耳聆听中国最高决策者的思想,分享中国国企改革中最优秀公司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我对搞好国企的信念从意志的坚定变为认识的全面,从着重内部整合变为全国战略,从内部机制的改革转向体制和股权的改革。
改变命运的谈话
1992年2月,中国迎来了农历春节,对于上海来说,这一年更是意义非凡: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连续第五年选择在上海过春节,这是其他城市从未享受过的特殊待遇。而在这里,谁都不知道邓公下榻的酒店为何总是彻夜通明,一直要到邓公南巡到广州,整个中国才知晓,原来他是在酝酿石破天惊的重要讲话,世界将为之震惊。
3月27日,一篇万字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刊发在全国各报的头版头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公的这些言论让人精神大振,一时间,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成为舆论之共声。
在中国的改革史上,“邓小平南巡”是一个重大事件。在有些时候,它甚至被认为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尽管当时的人很难全面把握历史的潮流,但经历了多年改革的上海已明显感到“春江水暖”的那种冲动,这一年一定不同寻常。
2月8日年初六中午,我们一群农场的同事正在姚明宝家进行聚会,这是我们每年春节的传统节目,看望老领导、聚会聊天。觥筹交错之际,我接到了罗大明局长的电话,他约我下午两点到他家。罗局长一向以工作作风严肃著称,怎么会请我去他家呢,我心里一阵嘀咕,猜想着是否会是工作变动的人事谈话?因为春节前,我刚从市委党校“跨世纪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毕业,5个月的学习培训,我原汁原味地学了一大堆马列原著,踌躇满志正准备迎接新工作的挑战。回到局里时我听说牛奶公司的总经理要调到农委下属的一家投资公司任职,牛奶公司领导缺位,罗局长是否会想到我?再说牛奶公司近年和农场局在感情与工作中沟通不顺畅,因此领导人选一直是罗大明局长的心头之忧。我隐隐感觉到会和牛奶公司有一段姻缘故事。
在忐忑不安中我提前离席,两点准时叩开了罗局长的家门。罗局长一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