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页)
应过来梅已经钻进他的被窝里,另一条胳膊也伸过来,两只胳膊像两条亦裸的蛇一样紧紧地缠住汤。汤只好暂时中断了自己的思索,开始处理睡梦中也不安分的梅。他把梅的胳膊解开,放在被窝里,然后将梅整个搂过来,一只手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梅老实了,依偎在汤的怀里,像一只温顺的猫。
汤又可以继续思索了。
那么,麦迪生命结束前的最后一个半小时到底干什么去了呢?
有人说:警察都可以成为小说家,因为警察的想象力和小说家一样丰富。现在,汤就在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猜测着麦迪生命的最后一个半小时在于什么?
有几种可能:
——麦迪在最后那一个半小时里找到了写匿名信的人,他是和写匿名信的人在一起度过人生最后时光的。麦迪是怎么找到写匿名信的人的?或许是一个意外的机会?或许是匿名信作者主动找麦迪?比如说匿名信的作者临时改了主意,不想让麦迪进公安局不想让麦迪死,而是想通过匿名信敲榨出一笔钱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匿名信的作者那天晚上始终跟踪在麦迪的后面,当麦迪从”快进来”小饭店出来上了出租车后,匿名信的作者也跟随在出租车后,在一个方便的地方拦住了麦迪,把他带到另外一个地方。两个人喝着外国酒和兴奋剂,就钱的问题进行讨价还价,结果谈判失败,匿名信的作者决定要亲自到公安局报案,麦迪感到绝望了,又不敢面对法律,只好跳楼自杀……
正文 第四十四章 丑女秘书
44。丑女秘书
——麦迪最后那一个半小时里又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他是和另外一个关系密切的人在一起的。或者是麦迪的一个老朋友,或者更可能是一个女人?麦迪除了自己的妻子以外,在这座城市里还有另外一个女人吗?反正麦迪是在那里和那个关系密切的人喝着外国酒和兴奋剂,向那个人讲述自己面临的困境,共同商量和寻找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办法。终于没有得出好的办法,沮丧之极的麦迪只好离开那里回家,跳楼解脱了……这种假设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是,上哪去找这个人以及这个人的家?
——当然,也有可能麦迪什么也没干,在那一个半小时里,麦迪只是坐车兜风,然后回家跳楼自杀了。 哪种可能都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哪种可能都没有证据。
汤感到自己又面临了绝境:
一切线索好像都很重要,但是哪条线索也没办法突破。
难道7年前活案变死案的遗憾要在今天重演?
汤又翻了一个身,发出一声重重的叹息。
突破点在哪?
又停住了。
这是第几次了?好像是第7次了。
如果能把叶曼咪在公安局门前徘徊的脚印都显示在地面上,怕早就可以看出由密密麻麻的脚印组成的圈儿了。
每次都是走到公安局门口那棵挺拔青翠的南京柏树面前,叶曼咪就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其实,只要再向前走两步,就到了门岗,只要和站岗的武警战士一说情况,进去找到那天去永泰贸易公司检查麦迪办公室的汤和梅,事情就结束了,叶曼咪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就尽到了,从此就不用再感到良心的不安和感情的内疚了。
叶曼咪在心里对自己说:你又不是去自首,你是在检举犯罪,怕什么?
但是,叶曼咪还是不敢多迈出那几步,她害怕,害怕自己那见不得人的怪癖被人知道,害怕自己从此再不好做人。
叶曼咪驻步望着近在咫尺的公安局办公楼。
公安局办公楼是一座伪满州国时的建筑,是古堡式的。从外观看,褐红色的屋顶交错起落。建筑物虽然不大,但挺有气派。屋顶上此时飞起一群鸽子,响着“嗡嗡”的鸽哨。公安局整个建筑物被大墙围绕着,大墙里面又是一排密密匝匝的白杨树,看不见院子里是什么样,在外人眼里这就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
那时是上午,外面的风很大,叶曼咪穿的大衣衣摆时时被风撩起,是那种东北冬天里干冷的风,当地人也叫“大烟泡”。
站在风里难受着尴尬着的叶曼咪想:不行,这样冷的天不能再耽误了,再耽误一会儿我既没有走进去的勇气,也没有呆在外面的勇气了。
叶曼咪又开始了第8次尝试。
像前7次那样,她先离开这里,装做在附近散步,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就当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做,什么也不想,然后鼓足勇气,再折回身来,朝公安局大门走来……走近了,走近了,走近了,但是,眼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