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1/4 页)
赵王死后,中原内战打得乱七八糟,王浚虽然没有轻举妄动,但是心里的野心早就生根发芽,他进一步巩固与鲜卑等异族的关系,将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段氏鲜卑的段务勿尘,另一个嫁给宇文鲜卑的宇文苏恕延;王浚还替段务勿尘讨得辽西郡公的爵位,如此一来,段氏鲜卑更对王浚死心塌地了。
随着王浚越来越强大,成都王对王浚的嫌忌也越来越深。兖、冀两州是成都王的势力范围,幽州就在冀州的背后,背后潜伏着如此强大的一个敌人,成都王芒刺在背,必欲拔之而后快,而王浚有染指冀州进军中原的企图,却被成都王挡住了去路。因此两位都督之间发生战争已是必然之势。
最后忍不住先下手为强的是成都王。在长沙王死后不久,成都王得到消息,说王浚暗地里很替长沙王抱不平。这个消息真假与否如今已经无法证实,长沙王曾在冀州常山国蛰伏近十年之久,如果在这段时间里他与王浚暗中往来、互相利用,也并非没有可能。
成都王得悉王浚的态度,杀心又起,接常理当朝丞相想杀地方都督,只需要一纸诏令将他召到京城,剩下的就是廷尉的事情了,但是晋末的情况特殊,成都王只要召王浚进京,王浚立马造反。成都王总想以最小的代价达到目的,此前他就曾派人行刺长沙王,这次他又故技重施,向幽州派出了一位刺客。
这位刺客是汝南人和演,此前是成都王的右司马,如今被任命为幽州刺史。前任幽州刺史石堪则被召回,成为成都王的右司马。和演前往蓟城赴任,成都王嘱咐他找个机会除去王浚,统领幽州兵。
和演到了蓟城,发现王浚的势力盘根错节,在城内无机可乘,于是决定将他赚出城去;同时和演又发现蓟城官员全是王浚耳目,于是只好寻找外援。当时活跃在蓟城周围的有鲜卑段部、鲜卑宇文部、乌桓。鲜卑段部、宇文部较强,但他俩都是王浚的儿女亲家,和演只好退而求其次,结交乌桓。
乌桓据说与鲜卑同出一源,都是东胡的后裔。东胡在先秦时期曾称雄于北方,西汉初,东胡被匈奴打败,故土被匈奴占领,族人流离失所,其中一支就东迁到了东北苦寒之地。汉武帝大挫匈奴,又将一部分东胡遗民迁至白山黑水之间,并且专门设立“护乌桓校尉”来管辖此地。
世仇匈奴在两汉沉重打击之下,趋于沉落,于是鲜卑、乌桓等原东胡诸部又重新兴起,乌桓在东汉后期盛极一时,势力范围东至并州、西到辽东、南至冀州。东汉末,袁绍与曹操争做北方霸主,乌桓站在袁绍一方,官渡之战后,曹操追击袁氏,袁绍的儿子逃到乌桓的地盘,曹操于是征讨乌桓。此役乌桓惨败,包括单于蹋顿在内的诸多贵族成员被杀,投降曹操的部众有二十余万之多,曹操将降众内迁,分别散居于并州、幽州。乌桓从此一蹶不振,乌桓故地不久被鲜卑占领,残留故地的乌桓人也逐渐被鲜卑同化。
和演要结交的乌桓,就是当年乌桓降众的后代,他们在幽州可谓寄人篱下,并不很强盛。当时的乌桓单于叫审登,和演投其所好许以重赏,说得审登心花怒放,当即答应与成都王结盟,定下暗杀王浚的计划。
按照计划,和演将邀请王浚一同去游览蓟城南部的清泉水,审登则在清泉设伏。由于王浚对和演也颇多提防,随行护卫十分周密,所以和演打算与王浚合卤簿(即合用同一仪仗队),趁机接近然后诛之,同时审登伏兵杀出,驱逐王浚的护卫。
从蓟城到清泉有两条路可走,当天和演与王浚各走其一。出发前还是晴空万里,途中却风云变色,下起了暴雨,王浚半道而返,和演与审登全身湿透,弓弦箭囊都浸水膨胀,无法使用,只好中止行动,沮丧而归。
审登当初答应和演其实是一时冲动,也可能是酒酣之余壮了胆气,酒醒之后审登就感到了后怕。倘若暗杀成功,和演的诺言是否能够兑现是一个未知数,鲜卑段部与宇文部都比乌桓强大,治理幽州必须依靠他们,即便将来有好处,也是他们得大头,乌桓得点残杯冷炙;倘若暗杀不成功,那么王浚的报复足以使乌桓全族灭亡。
审登越想越怕,但是有言在先,只好硬着头皮跟和演出兵。这场大雨突如其来,审登认为这是老天在保佑王浚,他对乌桓同胞说:“和演图谋王浚,将要成功之时突然天降大雨,这是上天在帮助王浚啊。违天不祥,我不可再与和演同谋了。”
于是审登向王浚告密,王浚大怒,发兵与审登一起包围和演,和演在幽州的势力不堪一击,只好举着白旗向王浚投降。王浚将和演斩首,将幽州全部兵马划归到自己麾下,然后马上调兵遣将,准备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