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2/4 页)
吴汉还在江北,突然见到吴汉出现眼前,惊诧不已,仓皇迎战。汉军无不以一当十,直冲蜀军,蜀军大败,谢丰、袁吉二人阵亡。
吴汉侥幸大胜,再也不敢恋战,依照刘秀诏书的指示,乖乖引兵退还广都,留刘尚原地驻守,以拒蜀兵。吴汉退回广都,上书刘秀,对自己此前的战略失误深表愧疚,痛责“微臣愚蠢”,大赞“皇帝圣明”。
吴汉虽然道歉,但是对于自己究竟错在何处,心中其实仍是不甚了然,凭什么岑彭进攻成都就是战术得力,而到了他这里,进攻成都却变成了一着臭棋?
在刘秀看来,吴汉的问题根本就不成其为问题,一目了然的事,有什么好费解的?岑彭两千里迂回之时,公孙述的重兵都在防守成都的东方,大军集中于广汉、资中二地,成都的防卫极为空虚,岑彭攻拔广都,逼近成都之时,一则出敌不意,二则和成都空虚的守卫相比,岑彭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当然可以突击成都,而且很有可能一举拿下。只可惜岑彭遭遇刺客刺杀,壮志未酬,不能将战史奇迹演绎到底。而等到吴汉攻下广都之时,蜀军主力已经全部回撤,龟缩在成都附近,吴汉在兵力上并无优势可言,加上蜀军早已严阵以待,此时再想强行进攻,自然难为上计。
刘秀见吴汉知错能改,还算有救,而且吴汉将错就错,居然还蒙到了一场胜利,更加不便深究,于是下诏吴汉,勉励道:“你引兵返还广都,处置甚是妥当。有刘尚在前牵制,公孙述必然不敢攻你。公孙述如果单攻刘尚,你则从广都尽起步骑赴之,值其危困,破之必矣!”
【No。9 末日英雄】
且说吴汉回师广都,不敢再自作聪明,而是谨遵刘秀的部署,稳步向成都推进,与蜀军交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胜。建武十二年(公元三十六年)冬十月,吴汉攻入成都外城。
公孙述困急无策,求计于延岑,问道:“事当奈何?”
延岑答道:“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陛下当竭尽财物,募敢死之士,为国死战。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
在常人眼中,往往以为只有土鳖财主才会爱钱如命,而贵为帝王者,财富应有尽有,当然视金钱如粪土,再多的钱花出去,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绝不会境界下作到要当守财奴的地步。
殊不知,皇帝也是人,吝啬鬼也多得很。即使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许多帝王依然守着金钱不肯撒手,宁愿一死,也舍不得破财消灾。
前有新朝皇帝王莽,国之将灭,宫中尚有黄金近八十万斤,钱帛珠玉不可胜数,王莽硬是舍不得,命北军精兵数万人捍卫京师,每人却只肯赏赐四千钱,结果导致军士斗志全无,最终国败身亡。
又有南齐皇帝萧宝卷,首都建康已被萧衍的叛军团团包围,亡在旦夕,将领们请求萧宝卷赶紧赏赐兵士,以激励守军士气,萧宝卷说什么也不肯。将领们叩头再请,萧宝卷大怒,给出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无赖理由,道:“凭什么让我掏钱,叛军来了,又不是光杀我!”更有甚者,宫中存有数百具木板,将领们准备拿来修建城防工事,萧宝卷连这也舍不得给,我还要留着建宫殿用呢。最终逼得大将内叛,索性砍了萧宝卷的头颅,向萧衍邀功领赏而去。
又有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贤内助”刘皇后,同光四年(公元九二六年),后唐军队粮饷不继,军心动摇,而宫中内库财宝一大堆。宰相向李存勖请求从内库拨款救急,刘皇后躲在屏风后偷听,不一会儿,刘皇后端出些许妆具和三个银盆,放在宰相面前,又牵出三个皇幼子,也站在宰相跟前,气呼呼地对宰相说道:“宫中就剩这么些东西了,请你拿去卖了,充作军费。”刘皇后这么一来,宰相哪里还敢再开口要钱,只得惶惧而退。刘皇后自以为得计,得意不已,而将士闻讯,无不心寒绝望。其后四方兵起,李存勖再出金帛赏赐诸军,军士破口大骂:“我等妻子皆已饿死,再要这些金帛何益!”刘皇后守财如命,最终害得自家老公众叛亲离,亡国殒命。刘皇后逃命之际,仍不忘大量携带珠宝,逃到太原,躲进尼姑庵,削发为尼,被后唐明宗李嗣源派人搜获,毫不客气地砍了脑袋,收走珠宝。
和以上几人相比,公孙述大有丈夫豪气,听了延岑的建议,丝毫也不犹豫,当即尽散金帛,许以重赏,募敢死队五千余人,交由延岑统领。
延岑下书吴汉,告以明日会战,地点为成都城外市桥。吴汉大喜,来得正好,我正担心攻城太难,你倒主动出城求战。双方摆开阵势正面决战,吴汉最喜欢不过了(最重要的是丫也不会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