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古代诗人中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风格为主,但也有清新雅致、婉转流丽、含蓄俊逸等风格。从形式来说,杜甫诗中最好、最老到的当然是七律,但他的五律、五排、绝句、歌行、新乐府等体裁也是佳作迭出,令人惊叹。所以,杜甫之后的诗人几乎无人不学他,即使有些人不待见他,但背后仍会偷偷地学。后世学杜者,登堂入室者学习的当然是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例如文天祥先生。文先生曾经放言说:杜甫把他想写的东西都写光了,所以他都不用写诗了,想写的时候将杜甫的作品这里抄一句那里摘一句就行了,还比自己绞尽脑汁写出来的要高明许多。这叫“集杜诗”,是一种很高级的文学游戏。后世学杜而窥其门墙者,则继承了杜甫诗歌中的新变成分并将其发扬光大,比如由杜诗肇其绪的“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经过韩退之、黄山谷的发展,最后形成了宋诗的基本特征;再比如杜甫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特点,经过元、白的发挥,在中唐形成了盛极一时的“新乐府运动”。学杜而等而下之者,则是学杜诗雕章琢句,痛苦地揪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几根胡子苦吟,例如郊、岛。其实杜甫写诗也搞得挺累,他自己就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也嘲笑他“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中学课本里的杜甫像,满脸皱纹、一派愁苦,蛀书看第一眼便觉得极为神似。
唉,搞文学的实在太辛苦了,古往今来都这样,没办法。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元结:一个写烂诗的好官
舂陵行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郭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元结(719-772),字次山,祖居太原,后移居河南鲁山。考证癖们发现,元结居然也是出身皇族,是后魏亲王元遵的第十五代孙。因为是胡人,元氏家族一直都没出啥文化人。元结的曾祖父元仁基,因为曾经随唐太宗参加过朝鲜战争有功,后来做过几任小官,挣下了一份不大不小的家业。元结的爷爷元亨,字利贞,因为取了一个比较有文化的名字,觉得自己从此跻身于文化人的行列了,对别人说:“老元家是胡人出身,被人说成只会玩点放狗撵兔子的勾当。自我元亨利贞以后,我们家再也不干这种没文化的事儿了。”于是他开始学儒术,居然也成名了,惹得霍王李元轨慕名来请他做幕僚。可惜元亨利贞先生学习太刻苦,把身体搞垮了,儿子元延祖才三岁他就驾鹤西去,呜呼。还好元仁基老爷子身子骨瓷实,亲自将孙子延祖抚养###,总算没让老元家断掉香火。元延祖,也就是元结的父亲,除了不写诗,居然跟陶渊明陶大人志趣非常接近。他四十多岁了,也不想做官;亲戚朋友逼急了,他才勉为其难地做了两任小官。在湖南道县做了一段时间政府秘书长,从此以后,打死他他也不肯再做官,而宁可呆在乡下种菜、拾柴。###爷子说:“过这样的日子就不错了,升高官、发大财,可不是老夫的追求。”老头儿住乡下,吃绿色食品,又没有利禄之心,所以平平安安地活到了七十六岁,高寿。###爷子去世的时候,正赶上安大胖子造反。他把儿子元结叫到跟前,教导说:“你们遇到乱世,恐怕没法像老夫这样一辈子优哉优哉地过日子。记住,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名节,别给咱老元家贻羞。”元结后来能成为一个好官,与这样淡泊名利的父亲是大有关系的。元结爷俩的故事正如林则徐大人所说的“无欲则刚”那样,只有不想做官的人才能做好官。所以建议人事部门把这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