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页)
非带着钱物下来,老百姓们并不欢迎他们。明智的工作队,“老公鸡屙屎——头橛子硬”,在开始务虚的一段,还能够住在村里大呼隆一阵子,应付上边检查,后来就蜻蜓点水,每次下来,到村干部家里吃一顿饭,喝一场酒,拔腿就走了。
可这次派到我们马寨的工作队就不是这样,工作非常认真。带队的是县农牧局一个退二线的老副局长,姓周,是一个党性原则非常强的老同志。本来,这老头对自己退了下来,不能发挥余热,经常牢骚满腹。这一次,局里抽调人员时,人手不足,就请他出山。老周得到重用后,革命热情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到了村里,无论刘庆典怎么请,也不到支书家里吃饭,坚持自己做饭吃,在其他队员肚子里骂他“大傻帽儿”,不识时务时,老周不为所动,严格地按照上级规划的步骤开展工作。没有几天就把刘庆典###了,和他吵了一架,说他:“老###坐花轿——不识抬举!”然后到乡里找领导大闹一场,扬言要驱逐这个“###工作队”。
刘庆典在支书的位置上,干了将近三十年了,属于资深的那一茬老支部书记,历届领导都很尊重他。偏偏遇上这一位新来的书记,年轻有为,想干一番大事业。而且没有同苏凤仙好上,没有牵挂。他和老周一样,成为刘庆典的克星。这位书记上任以来,部署的工作任务,只要不合刘庆典的心意,他就带头硬顶,书记打心眼里讨厌他倚老卖老,本来就想抓把柄把他捋下来。这一次,借助这股东风,从清财入手,挖出了不少问题。老周把问题集中上来以后,乡党委经过研究,撤销了刘庆典的职务,并且通过对全寨子十几个党员认真考察一遍,发现了人才,把那个会念“幺拐洞”的退伍军人刘庆河扶到了支部书记的位置上。
这一切内幕,刘继先并不知道。自从工作队进村的那一天起,他就以为是他那七张稿纸起了作用。把刘庆典扳倒后,刘继先在自己门前放了一挂很长的鞭炮,庆贺自己上访告状的胜利。
刘庆河一上台,刘庆典就想串通一部分人,找新任支部书记的碴子,但没有几个人肯听他的。群众对刘庆河十分拥护,安排工作,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再加上刘庆河很会办事儿,在全村群众大会上,历数了刘庆典执政期间的一些群众公认的政绩,让刘庆典有了面子,从此对刘庆河不再抱有严重的抵触情绪,我们马寨又由大乱走上大治,一度成了高楼乡的先进村。
有一天,刘继先到新任支部书记刘庆河家,对刘庆河说:“六叔,我终于扳倒了刘庆典!”话里边很有点表功的意味儿。刘庆河却不吃这一套,虎着脸说:“继先,以后再不能当二流子赖汉了,你要是再聚众赌博,看我不收拾你!”刘继先一听这话,脑门子蹿火,再一次走上了上访的道路。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一个人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潜心钻研,就能够钻出名堂来。刘继先自从迷上上访以后,再也没有工夫参与赌博,只是偶尔手中没有了吃饭钱,就到车站附近翻“黑环儿”,糊弄几个钱花花。他把主要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告状上面,访了几年以后,颇有收获,颇有心得。
上瘾(2)
一开始,他从翻案的角度出发,为自己鸣冤叫屈。他对信访部门和纠正冤假错案办公室的领导反映,自己“不仅不在帮派体系,而且同老支部书记一道,坚决地同极左路线进行了斗争”,要求上级为他###,恢复他的党籍和职务,补偿他受劳动教养的损失。有关部门认真审查了他的档案材料,知道他劣迹斑斑,拿出他自己按着红指头印子的供词,驳得他只剩下狡辩,没有证据说出能够###的理由。
后来,刘继先发现,其他的告状人,都是以揭露###为主要内容,往往成效不小。他本来就对刘庆河越来越不满,于是,不再纠缠自己的陈年旧账,开始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乡、村两级干部。他开始从报纸上搜集了许多上级文件,粘贴了满满的几大本子,从各个方面抨击现在的乡、村领导,抨击###现象,抨击强迫种植烟叶等。那时候,各级领导的这些毛病是很容易找到的,刘继先猛烈地展开抨击,大有一点美国“在野党”的味道。
渐渐地,刘继先觉得自己孤掌难鸣。他想,“老子为你们打抱不平,你们当缩头乌龟不行,要干大家就一块儿干”。于是,开始鼓动一些对现实不满的人,一块儿上访告状。别人不愿意参加,又觉得他是为自己出气的,就有人给他凑份子,给他提供一些赞助。吃到甜头以后,他又抓住一批人的不满心理,怂恿大家告状。后来,在我们马寨行不通了,他就到其他村串联。这年头,人们的生活好了以后,“拿起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