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4/4 页)
道上尽是难民,封城中更挤满了匆匆忙忙从聊城逃来的百姓。幸而天气晴好,露宿野外已不怎么冷,加上封城好心的大户人家开仓煮粥赈济,而大批无主的聊城百姓中出来了好些位颇具能力的人,有他们整合,整个封城虽人满为患,倒也还显得较为太平。
至于溃败的聊城驻军也在刘若风的整顿下恢复了军纪。井然驻扎在封城外。刘若风的官阶本不足以指挥这支幸存的军队,但虎威将军失踪,多位高级将领或死或伤,眼下,还就是只有刘若风麾下士兵保存得最为完好,也只有他有能力组织起这支血污淋漓的败军了。
这样的结果,倒是来得比严陌瑛预期的早。本来这种状况,严陌瑛是排在最后一位来考量的。
局面陷入了胶着状态,驱使西梁士兵不顾性命地进攻的,是昭国的粮食。毕竟国内的饥馑最为迫在眉睫,所以西梁皇帝也没有乘胜继续进攻。站在父亲无比渴望拥有的聊城那坚固雄壮的城墙上,沉默的皇帝纵容士兵们狂欢着把聊城内外的粮食牛羊布帛财宝成批成批地装车运回西梁。
驿马在西北官道上奔驰,边关的消息一条紧接着一条送往京城。其中重复最多的是西梁军队的勇猛,在隔了十多年后,西梁人的骁勇善战再次烙印在昭国的大地上。而这在弘光帝心中,正是最不可容忍的。
沈燏战场上的辉煌,正是弘光帝最为厌恶的地方。而在他杀死沈燏后,当然更无法忍受他的军队抵不住惨遭天灾肆虐的西梁。
一连三天,弘光帝把兵部官员押在御书房里对着西北地图一遍遍斟酌,商议出兵方案。如何整顿大军,如何重备粮草,还有,由何人挂帅……弘光帝的表现堪称勤政君王的典范,然而,结果似乎无法让人宽心。
经过这几年的整顿,在威远将军冯家和宁远侯任家覆亡后,或者是资历不够,或者是能力还有待磨练,昭国朝中已没有可堪当此大任的将领来挂这帅印了。睿王与宁王倒是可以,但弘光帝又如何放心送虎归山?
“传旨,命武威将军杜长义领兵马大元帅令,即刻回京,准备出征西梁。”
常年驻守北疆的杜长义倒确实是名颇有眼色的良将,多年来培养出不少精干将领,将他调走,一则东北驻军还有人可指挥,二则以弘光帝个人的心思来讲,换个地方,杜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