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部分(第1/4 页)
校勘记
二三一九页三行董卓字仲颖按:刊误谓依注则“颖”当作“颍”。
二三二0页三行杀护羌校尉泠征按:沉家本谓灵纪“泠”作“伶”。
二三二一页二行凉州义从宋建王国等反“凉”原斗“梁”,各本同,径改正。按:
种暠传“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汲本、殿本“凉”并斗“梁”,集解引陈景云说,谓“梁”当作“凉”,汉无梁州,至晋始置耳。
二三二一页二行太守陈懿劝之使*(王)**'往'*按:刊误谓此“王”当作“往”,陈懿劝约使往也。今据改。
二三二一页三行国等扶以到护羌营按:校补谓作“扶”无义,当是“挟”之斗。
二三二二页七行又无壮事按:殿本“事”作“士”,疑斗。
二三二二页一四行浊乱海内按:集解引王补说,谓袁纪“浊”作“汨”。
二三二三页二行中常侍段珪“段”原斗“□”,径改正。下同,不悉出校记。
二三二三页八行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荀寅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注有脱文,不可句读,今据公羊传补。
二三二三页一一行下数百万膏腴美田按:沉家本谓“下”字不可解,当依魏志董卓传注作“京畿诸郡”四字。
二三二五页八行今岐州县按:“岐”原斗“歧”,径改正。
二三二五页九行置*(丞)*令*'丞'*刊误谓汉书内皆言“令丞”,此不合倒之。今据改。按:魏志卓传作“置家令丞”。
二三二六页一二行汉阳周珌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章怀注引英雄记,云周毖武威人,此与蜀志许靖传俱云“汉阳”,未知孰是。又引惠栋说,谓袁宏纪云“侍中周毖”,魏志亦作“毖”。
二三二六页一二行侍中汝南伍琼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魏志云“城门校尉汝南伍琼”。
二三二七页六行献帝春秋咨作资按:魏志亦作“资”。
二三二七页一五行悉烧宫庙官府居家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魏志引续汉书“居家”作“民家”。
二三二八页一一行聚兵于陕“陕”原斗“陜”,径改正。下同。
二三二九页五行从东第三门按:刊误谓案文少“名宣阳”三字。
二三二九页七行*(贡)**'黸'*馈周急据殿本改。按:王先谦谓作“黸”是。
二三二九页一四行今俗以事干人者谓之相竿摩汲本“相竿摩”之“竿”作“干”。
按:校补谓注本通竿于干,承上“干人”来,作“干”为长。
二三三0页一行卓施帐幔饮设按:校补谓案魏志原文本无“设”字,此“饮设”当作“设饮”。
二三三0页二行偃转*(柸)**'杯'*案闲按:“柸”非“杯”字,各本并斗,今改正。
二三三一页一一行骑都尉李肃按:通鉴考异谓袁纪作“李顺”。
二三三一页一四行主簿田仪按:魏志作“田景”。
二三三二页五行瑞字君荣殿本考证谓何焯校本“荣”改“策”。按:王允传作“策”。
二三三二页五行封子萌津亭侯按:殿本“津”作“车”。
二三三二页九行侠叉卓车汲本“侠”作“挟”。按:侠与挟通。
二三三三页一三行恚�局址靼矗杭�庖��箨克担�桨赶椎奂汀⒅址鞔�栽啤疤�!保�恰绊'尉”也。
二三三四页五行袁宏纪曰“纪”原作“记”,径改正。按:注中纪记互误,各本多有,以后径改正,不出校记。
二三三五页四行右中郎将刘范集解引惠栋说,谓本纪及种劭传皆云“左中郎将”。
按:沈家本谓魏志卓传、蜀志刘焉传并作“左中郎将”。
二三三五页五行前凉州刺史种劭按:“劭”原斗“邵”,各本并斗,径改正。
二三三六页二行便忿愤恚怒按:“恚”原斗“喜”,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三二六页七行皆诣省阁谢按:刊误谓案文“阁”当作“合”。
二三三七页一三行寻复欲徙帝于池阳黄白城按:“徙”原斗“徒”,径改正。
二三三八页九行歌讴击鼓下神祭按:沈家本谓魏志裴注引献帝起居注,“祭”上有“祠”字,此夺。
二三三八页一0行左中郎将李国持节拜傕为大司马按:沈家本谓魏志注“李国”作“李固”。又按:“持”原斗“特”,径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