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3/3 页)
‘齐故假黄钺右师右慰公兰陵忠武王碑’。碑文真实记载了兰陵王高肃的生平经历和立碑年份。字迹虽然驳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劲、古朴,因其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被称为北碑第一品。1988年,兰陵王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这碑是兰陵王五弟高延宗所立,过了一千余年后的今天只挖到了碑没有见到尸首,为什么?或许是经过一千余年尸身早已化为尘土,或许宇文邕尊从高长恭之愿已经将他尸身移去与陈夜来做伴,又或许当时他并没有死,而是举家迁入重重山林,与一个蓝衣女子会合隐居逍遥世外。便没有人知道了,不管怎么说,总之一世美男,一代名将兰陵王的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只留下一曲雄浑古朴的‘兰陵王入阵曲’使人追忆,只留下一段率五百骑兵突入十万敌军重围,于千军万马,刀光剑影中取下面具惊艳了一个时代,流传了千百万年的传奇供人传说。
兰陵王的故事结束了,可是历史仍然在继续,兰陵王便是这滚滚历史洪流中最美丽的浪花一朵。若高纬杀斛律光还可说是自毁城墙的话,那么杀高长恭自然是自掘坟墓了,便在同一时间,倒是南陈最先发起进攻,陈宣帝陈顼命吴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与都官尚书裴忌领兵10万北击北齐,进围秦州,北齐军大败,尉破胡逃走,长孙洪略战死。吴明彻又攻克历阳,进军合肥,合肥望旗请降,十月进攻寿阳,到十二月,陈军先后攻克北齐数十城。淮南数州郡或占、或降,皆归属于陈。
宇文邕却经过详尽的准备,到了第二年才开始进攻,公元575年七月,周武帝命宇文纯、司马消难,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宇文盛、侯莫陈琼、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杨坚、薛迥、李穆等率军分道并进。周武帝自率大军六万,直指河阴,并顺利攻下河阴,然周武帝踏入齐境,在双王林中流连一夜后突患重疾,一病不起,只得退兵。这一病沉重,直到一年多后才渐渐痊愈,病好后,第二年(576)十月,北周再次出兵伐齐。此次伐齐,周武帝集中了十四万五千兵力,亲自率部直攻晋州。这个时候,高纬正带着爱妃冯小怜在打猎。晋州告急的文书,半天内飞马传送了三次,右丞相高阿那肱不去报告,理由是:‘大家正为乐,边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何急奏闻!’晚上,信使来说:‘平阳已陷。’高阿那肱才上奏高纬,冯淑妃却要求‘更杀一围’。高纬便又和冯淑妃尽兴打起猎来。附唐诗人李商隐《北齐二首》诗云:‘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回。’周武帝打仗亲自率队,征伐时躬亲行阵,登城搏战,随口便能够说出各军主帅的姓名。北齐齐后主高纬却也要带着冯小怜来率兵打仗了。战争过程自不必多述,结果以高纬带着冯淑妃丢下军队仓惶逃窜结束,一路逃回邺城,高纬做的事便是惮位,将皇帝的位子传位给八岁的儿子高恒,自己当起太上皇。估计是要把这覆国的罪名丢给儿子去背。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公元577年正月,周武帝长驱直入,率军攻破邺城,这个时候高纬宠信、北齐重臣穆提婆、高阿那肱等人早已降了北周,高纬只带着冯小怜及小皇上等几个人准备逃往陈国,中途被周将尉迟纲抓获,送往邺,被封为温国公,北齐灭亡。宇文邕进邺,到斛律光坟前指了道:‘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下诏追封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并将爵位传袭给斛律钟都。到了高长恭坟前却什么都没说,唯酒一壶,独自相伴。同年,宇文邕以谋反罪名向北齐高姓一族展开屠杀,连同穆提婆包括大小皇上,高长恭五弟高延宗在内无论少长皆赐死,高欢的子孙十存一二。第二年(578),宇文邕病逝,年35岁。宇文邕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少数民族杰出的英才之主,历史看似要赋予他机会,却最终没有给予他时间。他勤与政事,生活简朴,后宫佳丽仅有10余人。可惜的是他那‘平突厥,定江南’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而且他这么一个严谨简朴的英雄身后留下的是一个放纵变态的太子,最终把这已经打下基础的天下一统大业留给了杨坚。
(完)
===========
。。 … m。。……… 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