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页)
寺庙。
阿奴决定对此事不予置评,她忙的紧,沈嘉木给了她很多功课,居然要她开始学做诗。要先背会唐诗三百首,那种东西拿来有什么用?阿奴是个实用主义者,诗呢,背背怡情养性就好,做就不必了。又不想做官,怎么学也变不成李白不是,还是学些实用的赚钱比较痛快。
李长风也做如是想。阿奴现在叫他大师兄,李长风总觉得她叫的怪里怪气,每次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他一直以为阿奴会巫术,对她有一种敬畏的疏离,远不如对刘仲和果儿亲热。
亨珠还是皮猴样,不过上次他去了一趟察雅,据说立了功回来,拿了大赏,俨然成了娃子学堂的老大。他整日里围着果儿转,果儿却不爱搭理他,他才九岁,果儿十二,女孩子发育的早,比他高了一大截,每每看见果儿低着头训斥亨珠,亨珠唯唯诺诺。阿奴就想笑,真真是一物降一物,那只猴子最爱顺杆爬,见自己好说话,有时候姐姐卓嘎吩咐他做的事情都敢打折扣,不要又养出一个拉隆才好。想起被留在察木多的拉隆,阿奴皱眉,有空还是要敲打一下,万一耗费心血养出个白眼狼来,悔之晚矣。
少年们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在路上边走边学,阿奴戏称其为“马背上的学堂”。
他们在上次跟阿错、古戈分手的地方安营扎寨。阿奴学会了骑小马,十二等人则偷偷的去猎旱獭。高原的河流都是从雪山上流下来,冰冷刺骨,他们每每淌水过河,很容易得风湿,旱獭油是个好东西,驱除风湿非常有效。
路上,他们看见很多‘阿居娃’(朝圣者),都是往博窝(波密)方向而去。阿奴奇怪,往年听说有人寻找莲花圣境,但是从没有这么多人,有的扶老携幼,牵牛赶羊,似乎是整个家族都来了。
罗桑也注意到了,示意上前问问。
他们说,有人传说发现了通往莲花圣境的道路。那里山明水秀,四季如春,遍地莲花,佛祖就坐在莲花之上,那些莲花大可容人,白昼花开,人坐其上,夜晚花合,可睡其中,地下泥土,捻来即是糌粑,枝头垂露,喝下就是琼浆。以前道路难寻,如今已经找到了佛国入口,人若诚心前往,立地即可成佛。他们原本也不信,不过传说有鼻子有眼,还说红教掌教有一个弟子的女儿就是莲花圣境天女现世,很多头人都见过。
怎么越来越离谱,阿奴和罗桑怒视阿波,阿波大叫冤枉:“这次不是我,我什么也没说。”
阿奴心里突突跳:“阿爸,这件事总觉得不对,那个嘎郎王的手下很喜欢抢劫,有的据说喜欢先杀人后劫财。要不要去接一下阿错?”
罗桑摇摇头:“有古戈在,他们不敢动手。阿依寨的名声足够镇住他们。”
阿依寨着青,黑衣,崇巫,善用毒,且上下齐心,极端排外,睚眦必报。寨子里来了外人,看着不对,就在饮食里下点料。故而‘黑巫’的名声响彻博窝,嘎郎王也礼让三分,这也是那些寻找莲花圣境的人有去无回的原因之一。罗桑那次是碰上了古戈这个老好人,又被美蒂看上,不然他早就喂了山中的猛兽。
上次出来,阿奴存心往中原走一趟,掩了行迹,衣服,发式都换过了,且严令他们不能用毒。她不想还没探出一条路,就被外界的人打成邪魔外道。没想到,阿奴唉声叹气,心烦意乱,出来不过一年多,不是被当成妖女,就是被当成仙女。人心也不过是两张嘴唇皮,上下一碰,是妖是人都是他们说了算。
没有几天,罗桑被迫带着阿奴等人前往打探。这次来了他的一个师弟仁增旺杰,事情已经惊动了红白两教。
第四十三节 转道博窝
更新时间2010…4…9 16:37:46 字数:3821
阿奴发现从进吐蕃开始就很少看见磕等身长头的朝圣者,因为路实在太难走,很多地方连落脚的平地都没有,没法磕头。大都是拿着转经筒边转边走边念经。
随后的几天,人越来越多。跟平常看见的吐蕃人脏得油光发亮的袍子不同,他们满身尘土,泥浆在袍子上都结块了,头发混合着灰泥和发垢已经结成了一块毡片。
有人上来乞讨,也有人拿了一点自己背的麝香,贝母之类的药材来换食物。罗桑索性命人专门施舍糌粑给需要的人,很快,牦牛们身上就轻了很多。
刘仲看见那些前来乞讨的吐蕃人,只领到一小团糌粑就走,绝不多拿。觉得很惊讶,要是在中原,罗桑这么施舍粮食,就是富甲天下也撑不了几天。
阿波瞟了刘仲一眼;郑重说道:“他们的心很干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