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气,汉字中包含着“象、数、理、气”四元素的全息内涵。运用0和1就可能发明电脑,实际上运用老子的“三生万物”,就能发明生物电脑。三进位制、二进位制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个里边实际上都包含了。这在古代是运用一元四素的方法论,智识和慧识中间用这个德在中间来决择和控制,这样一来,就能够认识道、认识德,贯穿阴阳而知道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整个汉字所表达的,就是这么完整的六种信息:德、道、象、数、理、气。
4。汉字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汉字跟其它的拼音文字不同,她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不容易解散。你看西方国家,一个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很难,即使统一了也是维持时间不长。因为中文有个特点,是“文”和“语”是分家的,汉字之所以对中华民族的凝聚起着无比巨大的作用,就是因为我们的“语”和“文”是分离的,是可以各自独立存在,允许各地方保持各地原有的语言。但是,另一方面汉字是统一的,这样就保持了和而不同。这个“和而不同”非常重要,在字上,文上,不同又在不同的语言上,这就保持了这个特点,因为它表意不表音。汉字表意不表音。
像西方历史上显赫一时的罗马文字,罗马帝国为什么在历史上很快四分五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不是绝对的原因,是重要的原因),就是虽然罗马帝国确定拉丁语为官方语言,但是到了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时,受到方言的制约,没法读,也就不得不改变了拉丁语的写法,因而就自然出现了诞生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因此拉丁语也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而几近消亡,现在只有梵蒂冈还在使用拉丁语。这就是“语”和“文”之间同和不同的一个重要分别。
我们的祖先正是看到了这样一个特点,创造了这个特殊的“文”,同时允许“语”的不同结构的存在。而且,我们汉字的创造也避免了被拼音化呑没的危险,古代的四大文化,现在只有中国的古代文化保存下来了。其它的古代文化,如埃及文化被同化而消失了。它为什么会消失,跟这个古文有关系。唯独中国的保存下来也保护了自己的命运。
5。造字的科学性避免了被拼音化的命运:
汉字虽然遭遇了拼音改革的冲击,但是毕竟没有取代它。如果一旦取代,那也就危险了。
但是电脑又救了老子和《易经》的思想,就是○和1的思想。通过莱布尼茨的演绎和发展产生了电脑以后,反而又救了中国的汉字。因为汉字输入方法很简单,五笔字型和拼音都可以轻松地把繁体字打进电脑,这样一来,汉字就能够保存下来了。
计算机的诞生,特别是计算机汉字输入法的问世,彻底拯救了汉字被拼音化的命运。计算机诞生的理论,正是源自于《易经》和老子的理论。应当说中华祖先们的大智慧挽救了汉字,汉字本身结构的科学性挽救了自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科学家已经在开始寻求一种能够满足全球通用的文字。然而,要想能够承担起国际通用语文的功用,就必须用意符而不能用音符;中国的汉字,却恰恰天然地具备着这种表意不表音的特性。
汉字有着比世界其它文字更先进、更适合计算机化原理的内在规律。随着人类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汉字所独有的图形特征、智能化倾向和视听识别的优越性,将会在全球一体化中表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1)
一、人类智识系统发展五阶段
人类的智识,就是老子所说的“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这句话中的“前识”,就是人类的智识、智能,它由人体的六识共同组成,分别为意识和眼、耳、鼻、舌、身识这六大识。由于人类智识不能离开命体独立存在,要借命体而展开自己的活力,运用自己的功能。智识与肉体命体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肉腐智消”,肉一旦腐烂了,智就必然会消失。有点类似于人体的七魄。所以又称之为“命智”。而智识的功能表现,则被称之为“智能”。智识智能产生的区域是大脑皮层左脑的“办公室”,是线性思维,这个办公室的主人却是阴我心识神,所以《黄帝内经》说:“心为神脏,脑为神腑”。可惜现代人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是“心为神脏,脑为神腑”。关于六识,我们在《道德与八识》一文中曾经作过一些探讨。在此基础上,必须对人类的后天智识进化过程与回归的问题,再进行一些“天下之大作于细”的探讨,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住道德根文化和其中的三大基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