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就听说美国《新闻周刊》有一个连续20多年的传统,即每届总统大选揭晓的第一时间即由大腕记者埃文?托马斯等人推出一本胜选总统的书。如2004年的选题成书是《2004年大选:布什如何取胜以及会干点什么名堂》。之所以要等到11月大选日之后才能推出,是因为就连美国人事先也不能十分有把握地断言谁必能当选。策划者做两套方案,对两个候选人都分别做跟踪记录,谁赢了就出版谁的获胜秘籍。
2008年与往届不同,作者似乎早早地把宝押在奥巴马身上。早在美国大选结果出炉之前,奥巴马凭什么赢的序幕就已悄悄掀开。各路新闻媒体的大肆宣传、网络上奥巴马支持者人气爆棚的视频短片,数以百万计的各地志愿者挨家挨户的敲门,进行地毯式拉票,以脱口秀女王奥普拉为首的一干好莱坞明星的加油助阵,在柏林演讲受到20万民众的追捧……美国大选似乎占据每天的新闻头条和百姓话题,而奥巴马的名字也毫无疑问地成为这场竞选风暴的绝对中心。
这还只是国外的场景。在国内,虽然没有无孔不入的广告宣传,但媒体对奥巴马的报道也可谓铺天盖地。随便打开电视,任何一档整点或不整点的国际新闻中,你必定会看到奥巴马的身影,有关他竞选的话题也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街头巷尾男女老少的共同谈资;更有学校将奥巴马的胜选感言整理成中英对照样式,发给每个学生,人手一份,要求熟读熟记;再走进大大小小的书店,你会发现,扑面而来的必定是关于奥巴马的各类图书:有自传,也有专家评析;有写他的身世经历,也有专门选取他的经典“语录”,但都无一例外地在封面印上了他的大头照,摆在书店最醒目的位置,书店的销售人员会告诉你,只要跟奥巴马沾上边,全都是今年的畅销书。
到目前为止,谁也称不上奥巴马专家,因为奥巴马闯入政界闯入视野的时间并不长。我们在半信半疑中关注着奥巴马从国会山的一位新科参议员快速走向白宫宝座。为了翻译本书,我们从各个侧面更多地“接触”奥巴马。这其中有美国著名的网络分析专家,通过网民的搜索偏好和点击率来透视奥巴马的网上支持率;有前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高级顾问,在他扬扬洒洒长达50多万字的回忆录中,不但对奥巴马赞赏有嘉,更是为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再有就是这本书,出自美国《新闻周刊》资深记者埃文?托马斯的纪实追踪——《奥巴马凭什么赢》。
本书以纪实报道的形式,真实记录了奥巴马起伏迭宕、波澜壮阔的竞选历程。他从强手云集中脱颖而出,面对的是两大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对手越强,挑战越大,也就越衬托显示出他的卓越才能。
翻开《奥巴马凭什么赢》,你会发现这里面的内容既围绕着奥巴马,又不只围绕着他。这并不是一本单纯对奥巴马歌功颂德的赞美诗合辑,也不是对他的言行进行纯粹纪录的综合报道。只要看一眼目录,你便会发现,这里面也不乏对希拉里、麦凯恩和佩林的描写,甚至分别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他们都是作为奥巴###而有力的竞选对手出现的,但最后都在竞选中败下阵来。作者并没有就此贬低他们的价值,或做出任何的负面报道,而只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中立的立场,坦白地记录了在这场竞选大战中每个人最真实的一面——这些内容之前或者不为人知,或者被歪曲报道,但在埃文的书中,它们都原原本本地摆在了读者面前。
《奥巴马凭什么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通过对奥巴马及其对手的跟踪报道,我们可以看到每位候选人在竞选过程中的逐步变化,看清整个竞选的来龙去脉:哪一根是压倒希拉里的稻草?哪一步是麦凯恩出的险招?而又是哪一战将奥巴马送往了总统宝座?一波三折,悬念丛生,扑朔迷离,跌宕起伏,使读者在全方位多角度了解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中,获得强烈的阅读快感。
奥巴马到底凭什么赢?有人说他赢在他的政治创新务实、迎合了当下美国人求新思变的心态;有人说他赢在竞选手法高超,懂得借助网络时代的潮流;还有人说他赢在掌握了时政年轻人的心态,动员了那些未曾参加投票却规模庞大的有潜力群体;也有人认为奥巴马竞赢在他有一支具有坚定信念和超强执行力的竞选团队。作为译者,我们读了这本书,译了这本书,觉得这些说法都对,但也都只说出了“奥巴马凭什么赢”的一个侧面。我们相信,您在读完这本书后,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当您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时,你得到的就不只是审美享受,更有智慧和心灵等方面的收获。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将以美国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