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第1/4 页)
他们有的跑回家,拿来铁锹,翻土筑堤,有的干脆和士兵们一起扛起了沙袋。
尽管雨很大,风也不小,市民们却干得热火朝天。
看到场面越来越火爆,人越来越多,王浩不禁纳闷,他四下里看去,竟发现人群似乎不一样了。
清一色的工装,藏青色的制式短袖衬衣,衬衣上还带着工作牌。足足上万、不几十万人。
沿着河堤在加固!
是mbi的工人,mbi全体出动了,已经停产了!
庞大的mbi八万多的职工,停产一天,损失何止百万!
两条塑胶充气的拦河大坝放下去,水位顿减。河面开始下降,水势变得揣急。河水奔流的声音与风声雨声连成一片。
人民越干越有劲,有的人开始欢呼起来,有的在不知谁的带领下唱起了歌。
歌声澎湃,是一首很老很老的老歌。
咱们工人有力量;嗨!咱们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嗨!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
哎嗨!
开动了机器轰隆隆的响;举起了铁锤响叮当!
造成了犁锄好生产;造成了枪炮送前方!
哎嗨!哎嗨!哎呀!
咱们的脸上放红光;咱们的汗珠往下淌!
为什么?为了老百姓!
为什么?为了保家园!
哎!嗨!哎!嗨!
为了人民幸福安康!
歌词已经被改了,歌声雄壮威武,歌曲以坚实有力、豪迈热烈的旋律,表现工人们为支援牡丹河抗洪抢险工作而紧张劳动的热烈场面。
塑造了mbi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好汉形象。他们都是牡丹市的子民,家里都有老人和孩子。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受洪水的侵袭,为了保护自己的工厂不被洪水冲毁。他们忘我的投入到抗洪抢险的工作中来,他们宁愿停产,接受每天高达数百万的经济损失!
第625章 形势突变
工人们的干劲铿锵有力,口号喊得掷地有声。没用王浩指挥与调动,保家为厂人人有责。
橡胶坝放下后激起无数的风lang,牡丹河水的lang峰一波紧接着一波,峰头渐渐的过去,慢慢的平息。
王浩巡视在河堤上,走过路过之处,和工人们热心的打着招呼。
看到市长就在自己身边,工人们的热情非常的高涨,他们信心十足的向王浩挥着手,站在跟前的马上被王浩紧紧地握住双手。
mbi是王浩引进来的,没有王浩,就没有mbi的存在。王浩是mbi工人们心中的神,在他们心中,王浩就是一个伟大的神话,就是他们的救世主,就是他们的一切。
是他给了他们希望,是他,给了他们生活的目标!
热烈的掌声,热烈的欢呼,带动了热烈的干劲。
工人们现场挖掘河沙填装沙袋,沙袋顺着河堤绵延几十里开外。
八万多人的效果是巨大的,再加上驻军官兵,一眨眼的功夫,沙袋便在牡丹河的外围仿佛修筑起了百里的长城。
正当士气万般高涨之时,正当工人们万般努力之际——编织袋告急!
牡丹河沿岸,并排着五袋沙袋组成的拦河堤高有两米。绵延开来二十多里地,但就在这时,沙袋没有了,用完了。
二十里开外就是农田了,王浩很感动,工人们是最诚恳的人,他们最容易满足,最容易得到鼓励,也是最善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
看着焦急等待的工人们,王浩有一种深深地负疚。防洪物资准备不足,沙袋仅仅可以供应二十里地。
可是细细想想,牡丹市百年来就没发过大水。二十里地的沙袋已经不小了,紧急调配编织袋,市物资局,市各大五金商店的电话纷纷的反馈过来。
编织袋没了,全调到牡丹湖区了。
没有沙袋,王浩只好让工人们筑沙土堤。这样又修筑了几十里,大家才歇了一口气。
将近三十里地的河堤,仅仅半天时间就筑造完成了,这么庞大的工程,工人们很有成就感。
他们欢呼着,振奋着,各守其位,兴奋过后,紧张的注视着水情。
上游,牡丹湖畔。
宋乐斌王清冠紧张的跑出湖区办公室,两名武警带领着两个副厅级官员,焦急的奔向湖边。
雨!
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