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部分(第1/4 页)
看起来不远,走过去却颇为费劲。
雨虽然停了,却到处湿滑一片。一米多高的茅草早就被雨水冲倒,大堤上并排仅能站立两个人的小路也是坑坑洼洼,泥泞不已。
好在王浩年轻,他也不顾及自己的高档衣裤。灵巧的踩着茅草,绕开水洼,向前走着。
赵帆就没那么好了,在后面拉开了一段距离。安得利摇了摇头,扶住赵帆,这才使赵帆比较稳健的跟了上来。
突然见一声掺叫,环卫大叔李强一个趔趄摔到了大堤外侧,好在被赵帆的秘书陈杰中一把抓住,这才没滑下湖堤。
几人赶了过来,七手八脚的将李强拉了起来,安慰了几句继续向前走。
王浩心急火燎,凭直觉,他知道,就算是雨停了,那山上这么多的积水,唯一的流经还是牡丹湖。
即使不再下雨,牡丹湖也不可能蓄积这么多的水量。现在水面离大堤只有不到两米,而自然涌出的流向牡丹河的出口处水势蹿急,一看就不可能达到泄洪要求。
牡丹湖,危在旦夕。
下面百里就是老百姓的家园,老百姓们的家还是土胚房,后果可想而知。
即使牡丹河处的泄洪口巨大,但那也没用。
因为牡丹河没有强大的泄洪能力,一旦洪水袭来,在牡丹河之中形成万马奔腾的水势,如此揣急的流速奔腾之下,后果只能是大水漫过河堤,无可阻挡!
那河堤两岸可是巨资打造的mbi重点科技圆区呀!
那可是为牡丹市解决了八万多人的高科技企业。是牡丹唯一能拿的出手,百年来唯一的知名大企业啊。
站在泄洪闸口的王浩与赵帆脸色相当严峻,两位领导小声地议论着,一瞬间,就连环卫工人李强的脸色都白了。
他是个小工人,还是社会最底层的环卫工人。他以前天天对这个社会不满,对国家,对领导,都不满意。
因为领导们就知道让他们种牡丹,李强虽说是城市户口。但是家在郊区,孩子老婆都在农村。
家里的地,当官的指示村长,不准种别的,只准种牡丹。没粮食,等牡丹卖了买粮吃。
好吗,好好地粮农,成了花农。
这花农还名不正言不顺的,每亩地还得交公粮。
不种粮食哪来的公粮可以上缴?
可村里不管那一套,你不交,好啊,地收回,给别人种,你有本事你出去打工去,没人拦着你。
一切以上级的要求为准,以领导们的指示为基绳。
胳膊永远拧不过大腿!
可是现在看在眼中的却不是这样的,眼前的两个都是大人物,都是牡丹市的父母官,看样子一个是爹,一个是舅舅。
一个正职、一个副职。
还是老话说得好,官越大越没架子,越平易近人,你看人家和自己说话,轻声细语的,就怕吓到自己。
再看现在,父母官火了,正打电话呢。
“河务局吗?谁管牡丹湖的泄洪闸?我命令你十分钟之内给我赶到湖堤一号泄洪口,马上!”
这么大的雨,河务局却不派人巡视河堤,巡视湖堤,真是岂有此理!
赵帆看样子真火了,他放下电话对王浩说。
“我看河务局竟些吃白饭的,据传局长马德斌是肖金成一手提拔起来的。是牡丹区马家庄人,这人还是个转业干部,一会你见到就明白了。”
王浩威严的点了点头,就见不远处急急忙忙走过来两位穿着雨鞋雨裤雨衣的巡防员。
二人来到近前,一脸的忐忑。
竟笔直地立正站好,还对王浩一伙敬了个礼。
“报、报告领导,我是马颜,我是魏旭东,我们是河堤巡视员,负责一号泄洪闸,请领导指示!”
面对两个小兵,王浩也不好说什么道理,抬手一指泄洪闸,大声说道。
“还愣着干什么,开闸放水呀。这都超过警戒线了,你们这红油漆标示的水位线,难道不作数?”
两人,相当为难的点了点头。马颜刚往闸口处走了两步,就听魏旭东说道。
“市、市长,这水放,放不得呀。超出水位线也没事,这不雨停了吗?牡丹河处的自然泄洪,不用一晚上,水位就能下去。
闸口可是开不得呀,这六道十二口。开了,每秒的流速将达到六十立方。而下面人工挖掘的泄洪水渠,绝对承受不住这么大的水势。
这是为了农田灌溉而准备的闸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