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那些相识的、不相识的人围在你的四周,细细地打量着你。因此,你要用某种适当的消费行为,表明自己的身份,显示自己的存在。
高消费因为需要支付较高的成本,“真刀实枪”难以伪装,所以它成为一个阶层识别同类人群的有效手段,也是新人进入一个社交圈子的入场券。这一点在财富人群和时尚圈中特别明显,隐含的说辞是:“你要是玩不起,就别掺和!”一般说来,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有着不同的消费对象,比如,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喜欢大喝啤酒,而品味红酒则是衣食无忧、又有一定文化者的习惯;富豪阶层到欧洲或东南亚国家的海滨度假,小康之家则热衷于跟团旅游……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种消费行为,几乎都可以翻译成精确的身份标签。借助于对他人的消费对象、消费习惯的观察,具有大致相同特征的人建立起彼此间的认同——“这是我的阶层的人”、“这是我的同类”,进而相互信任、相互欣赏——“我们有共同的语言”、“他会站在我们阶层的立场上”。
因为消费的过程和结果非常直观,可以让别人“眼见为实”,所以它是使用最频繁的表述身份的手段。对很多成功人士来说,它是另一种随身携带的身份证,比政府发放的证件用途更广、作用更大。随着自己事业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他们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准,借此一方面暗示自己:“我已经是个人物了”�另一方面也提醒别人:“该调整对我的看法了!”无论古今,概莫能外。在欧洲的中世纪,很多暴发户模仿贵族的奢侈生活,逐渐把自己变成了贵族中的一员。
3。高消费:让你“眼见为实”(2)
需要指出的是,高消费并不等于奢侈性消费,也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只要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甚至只要高于自己的平均购买力,就算得上一种高消费。比如,一个老太太总是在菜篮里拎着鲜鱼和时令蔬菜,一个年轻大学生总是在路边小店吃吃喝喝,就足以让她(他)的邻居、同学羡慕不已。一些中低收入人士通过不断提高消费水准,变相地向邻里、亲朋宣告自己地位的提高。
许多奢侈品厂商的调查显示,那些处于上升阶段、小有所成的中等收入者在购买人群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虽然他们不能像富人一样经常性地一掷千金,但消费的热情与欲望远远高于富人。通过有选择性的购买(比如只购买可以长期使用的耐用品,或者顶级品牌的小配件、低价系列)、示范性的购买(比如一年中只消费一两次),从中体会到一种自我向上提升的满足感。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用有些揶揄的口吻说,新型小资产阶级是一个伪装者,渴望自己比本来的状况要更好,因而一味地对生活投资。
炫耀性消费的主体嬗变
传统贵族 → 暴富商人 → 明星、高级白领 → 普通白领
(引领者) (主体) (主体) (跟随者)
作为一种显示或提高身价的手段,高消费遵循着以下原则——
。。
昂贵(1)
2006年初,世界杯足球赛备战正酣,英国足球界爆出了一桩“国际玩笑”:著名小报《世界新闻报》用7个版的篇幅,大肆报道英格兰队主教练埃里克森的私密谈话,以显示埃里克森“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家报社派了两名记者假扮成阿联酋富豪,引诱埃里克森离开英格兰队去阿联酋的一家俱乐部执教。两人与埃里克森在迪拜的一家高档海鲜餐厅会面。为了显示身份,还叫了一瓶极品香槟。埃里克森很痛快地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不过表示要等世界杯结束后,并要求年薪至少500万英镑。埃里克森还建议假扮的阿联酋富商购买英超球队,说只要自己一句话,就可以把贝克汉姆和欧文罗致帐下。报道公开后,在英国球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执教多年的埃里克森可谓见多识广,但一瓶极品香槟就蒙住了他的眼睛,让他对这两位所谓阿联酋富豪的身份深信不疑。这也不能完全怪他,只能说这家报社把戏演得太逼真。不是钱多得没处花的主儿,谁敢跑到高档海鲜餐厅开这么贵的香槟?
在构成高消费的诸种因素中,高昂的价格(相对而言)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它虽然显得有些粗鲁,但最为有效。“一贵遮百丑”,一件消费品、一次消费行为只要具备了昂贵这一特征,就是足以傲人的——“我就是有钱,买得起!”你尽可以批评他是暴发户,穷奢极欲,但不能不服气。所以,要把消费作为一种摆谱工具,基本的做法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