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过不去了,要不也追不上了。后来萧何力荐韩信才被重用了。刘邦在三军前,宣布这个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为大将军统领三军时,许多人不理解,就连刘邦也是半信半疑。
第一个战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使刘邦大惊其才。后来有诗说:没有寒溪夜涨潮,哪有汉江四百年。这真是人才难得呀。
众人听了德王的这一段狂说,觉得很有道理。人们从中悟出德王有更大的野心。
德王从小念了蒙汉文,也阅读了不少史籍,也听教师讲了不少精品典故,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使他受益匪浅。加上他家族父母的遗传,从小就比一般牧区孩子聪明好学,素质的提高来源于知识的积累,他心高志远,所以能博采众长。
德王除了利用小卓王他们造舆论外,还派包悦卿、达木林扎布亲自到南京游说,搞联络活动,大吹大擂说德王是蒙古最具有实力的人物,手中握有五千骑兵,这在王爷旗是没有的,他的麾下聚集了许多有识之士,是个大器“早”成的能干之人。
在众人的吹捧之下,加上桂永清视察德王府后又给蒋介石打了汇报电报,蒋介石决定亲自接见德王。于是武汉方面来电,召他前往武汉去会见蒋介石。
德王事前并没有想到蒋介石会亲自召他到武汉去接见他,接到蒋介石的电报,真有点受宠若惊了。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很快就出发了。
王爷平时出行,一般都是有官员陪伴,卫队护卫。这次出远门,又是去见蒋介石,他在官员中选了补音###、韩凤林( 他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又是桂永清的同学 ),还有丁我愚等几个参谋高手、吹捧干将。卫队也选了几个高手,因为路途遥远,害怕路遇劫匪,要保证安全到达。
原计划官员们骑马,德王自己坐轿子,从西路赴汉。正准备启程,张学良来电报,让德王到北平见他。
德王推测,张学良让他去北平一定有什么安排,所以他打发了卫队,只带了几个官员到了北平。一下火车,张学良就派车把他接到少帅府。德王见张学良,虽是熟人,可还是礼貌周全,谦恭有加。张学良告诉他,你到武汉明天晚上启程,我给安排了专列,有宪兵队派人护送你。德王一听有些着急了,急忙站起说,张将军的关怀我心领了,我自己想办法去吧,不必那样麻烦张将军,我不能给你找麻烦。
张学良对他说,这是委座在武汉等着见你,你不必客气,听我安排就是,这是公务。其实张学良没有以实情告诉他,张学良这样安排是怕日本特务搞鬼,阻止破坏德王赴武汉见蒋。因为日本特务早就盯上了德王,所以,德王一行一到北平张学良就派人接走了,这一点德王并不清楚。
人们都说德王是个人才。从当时看,在王公中确实是无人可比的,一个年轻王公,不几年就能弄到这种程度确实不容易。蒋介石接见,张学良派专车,让人陪同保护,连当时的省级头目也上不了这个格儿,所以说德王颇不一般。
12少帅护驾乘兴急赴武汉 总统小惠败兴再返北平(2)
南下的列车在两条如金蛇一样的轨道上奔驰,此时德王的心情也如同欢快转动的车轮,从北国的辽阔大地,奔向秀丽的江南。一个蒙旗王爷,坐上陆、海、空三军司令派的专车,要去面见大国之君,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在他们王公史上也是没有过的。他心中想,蒙旗的王爷们得知这一消息,无一人不加羡慕,从此之后,他号召王公们跟随自己起来干事就有号召力了。
火车一路南下,德王想着如何见蒋,见蒋后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愿,蒋介石会对他说些什么,有些什么期望,他该如何应对……这些,他都打了腹稿。
车到武汉,德王一行被安排住到璇宫饭店,次日便去行宫谒见蒋介石。
德王见到蒋介石,没有像见到溥仪一样三叩九拜,他是按照蒙古人的礼俗献上了哈达,问了早安并祝蒋健康长寿。蒋介石惊奇地发现他汉话说得如此好,而且还带有点半文言。蒋介石让他坐下,首先慰问了他一路辛劳,接着问他多大年纪,兄弟几人,表示对他关怀。蒋介石说,你从蒙古草原来到江南总会有点新鲜感吧?
德王笑笑说,江山万里,美丽如画,江浙一带历来是出英雄豪杰的地方。蒋介石说,北方就更多了,你这不也是一个吗?
德王急忙说,我不敢当,我们的祖先成吉思汗才是当之无愧的。
蒋介石说,大有大英雄,小有小英雄,你在你们一方也算名声远扬的人了。你年轻,有头脑,好好干是会有大出息的。
德王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