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第2/4 页)
拖泥带水,是因为他们也想借着日本的手,来试探一下中国的态度。
在英国国内,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敦促中国对德国宣战,从而让中国收回胶州湾;另一种则是支持日本对德宣战,从而将中国与日本的矛盾激化。
日本参战“并不是履行日英同盟条约明文规定的义务,而是企图以对英友好的形式,排除德国在东方的势力,提高日本的地位”。
日本真正的用心是借参战之名,行独霸中国之实,‘在大陆上推行自己的领土扩张政策,寻求在亚洲的霸权和优势。
日本宣布‘中立‘前天即8月3日,日军大本营即在佐世保组建了舰队,并对陆海军进行了动员和调动“8月15日日本,发表题为社论称:‘如果日本想利用这个机会,把大军运往中国追求其野心,则必将带来使我国陷入危险之事件‘。
英国固然想看到中国的发展势头因为这次与日本的战事而消失,未尝没有削弱日本的心思。
日本日益的表露出了独立性,英日同盟只是日本的美丽外衣而已。
也就是说,拉拢中国加入到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或是促使中日两国陷入战争,成为了主流的两种意见。
但看来,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些,毕竟英日同盟对于当前的英国来说,还是无比需要的。
日本在通牒中写道:“日本政府,郑重地考虑了日前局势,并和英国政府就英日同盟的目标之一——巩固与维持东亚地区和平——充分交换意见以后,决定和英国共同采取有关的必要措施”,要求德国舰队须立即撤离日本及“中国海”四周,不能擅离者立即解除武装;“德国政府应在一九一四年九月十六日以前,将全部胶州湾租借地无条件和无补偿地移交给日本当局,以便归还中国”。并限8日内答复,若迟至8月23日未接到满意答复,将“任事态自行发展”。
英国同意日本参战,却并未放过最后时刻限制日本的手段。8月15日,英国提议日英两国共同向中国提出照会,写明“保证归还胶州湾”,遭加藤拒绝。
加藤说:“现在不能做出归还胶州湾的保证,付出很大牺牲后取得之胶州湾,即令归还,日本也须附有条件,例如延长满蒙租借地及延长铁路期限等,恐将成为主要条件”。
英国又于8月17日发表声明,“据了解,日本的行动,除非保护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线,将不使其越出中国海而扩及太平洋,而且不使其扩及德国在东亚属地之外任何外国司地”。包藏祸心的日本外相加藤立即反驳:“这只不过是英国单方面的解释”。
这是英日同盟开始走向转折的关键一步,过去英国在华利益的维系,常常要依靠日本,但是中华民国成立后,英国与日本在华利益都遭受了重大挫折。
英国更多的是凭借经济手段,而日本,则没有这么好过,而是遭到了中国的坚决打压,这使得日本的对外政策出现了变化。
大凡谋一国之外交大政者,往往因认识不同而主张本国外交重点各异。一战期间,与日本对外政策执行紧密相关之人物,也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加强日英同盟,一派主张在扩大日英同盟的同时,也要逐渐增加日俄同盟比重,兼顾日法关系。前者以外相加藤高明为代表;后者以元老井上馨、山县有朋。驻法大使石井菊次郎、驻俄大使本野一郎为代表。
美国朝野对日本参战表示不安:、、等著名报刊纷纷指责日本趁火打劫,侵吞中国和德属太平洋岛屿之意图。美国政府对日本对德通牒一事表态说:对日本要求移交胶州湾并非为扩张领土表示满意,但如果中国内部发生动乱而须采取某种措施时,希望日本依现有日美协定(指罗脱…高平协定)与美国政府进行协商;(四)法俄要求同日本缔结同盟或者干脆加入日英同盟以求日本尊重其在远东利益遭日本拒绝;(五)即使与日本有同盟关系的英国,也几次三番地对日本设置限制。
“日本要求是企图趁欧洲各国无暇顾及亚洲之机,占领该地,以便为延长十余年内即将满期的旅大租借地确保交换条件”。
8月23日——日本通牒限期已过,日本立即对德宣战,并迅速展开了军事行动。
日本海军不顾中国方面的抗议,强行封锁胶州湾。日军任命神尾光臣中将为司令官,调动了以第十八师团为主力的陆军5万人,配备了数百门重型攻城重炮、山炮、野炮在内的火炮和多架飞机,从陆地进攻青岛。
日本海军出动了第二舰队的60余艘军舰,由舰队司令官加藤正吉中将指挥封锁胶州湾和从海上攻击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