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5 页)
12日。他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情急时甚至一句话都讲不
出来。在学校,同学们常常嘲笑他,拿他开玩笑,害得他经常是流着泪跑回
家。
中学毕业后,凯思·默多克决定不进大学,并告诉父亲他的愿望是从事
新闻业。帕特里克对此显然不很热情,但还是给他的一个朋友,墨尔本《时
代报》的老板戴维·西姆讲了。西姆给凯思安排了一份工作,让他负责市郊
一个叫马尔文的小区的新闻报道工作。
澳大利亚报业最伟大的先驱是约翰·费尔法克斯,他也是默多克目前统
治着的这个王朝的奠基人。
费尔法克斯最初是英格兰瓦尔维克郡的一个小出版商。
1838年,正值悉尼庆祝它建城
50周年时,他仅揣着
10英镑移民来到了
这座城市。当时悉尼只有
5份报纸,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是《悉尼论坛报》。
《悉尼论坛报》始创于
1831年,最初是周报。每份报纸卖
7分钱,比其他的
报纸都便宜。到
1836年。它已经从开始时的
750份增加到
1600份。而且增
加到每周两期。1840年,该报从德国引进了一种新的半旋转式的印刷机,从
而使它变成了日报,每天印刷
3000份,价格也降到了
6分钱一份。费尔法克
斯到悉尼后,一度也曾在《悉尼论坛报》工作,并自己出版了一份副刊,1844
年,他买下了这份报纸,扩大了版面,并将名字改为《悉尼论坛晨报》。同
时,他还引进了当时刚发明不久的科佩尔式印刷机,1856年的最后一天,他
成立了约翰·费尔法克斯父子公司,这家公司垄断了悉尼报业许多年,一直
到默多克的出现。
与悉尼相比,墨尔本报业的历史要短一些。直到
1854年
10月墨尔本才
出现了第一份报纸,它就是现在凯思所在的《时代报》。
出现了第一份报纸,它就是现在凯思所在的《时代报》。
到
1903
年。也就是
23岁时,他已经攒了
500英镑。这笔钱已足够他买一张去伦敦的
船票,以及一年的生活费用。
但是,仰慕已久的伦敦却使他大失所望,他的理想很快就破灭了。在伦
敦,他既没有找到能够医治他口吃的办法,也没有寻求到他理想中的事业。
甚至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住房,交上一个诚实的朋友。远离亲人和家庭,他
感到孤独和压抑,于是,他在伦敦痛苦地生活了一年多后。于
1910年途经美
国返回了墨尔本。
墨尔本的《时代报》重新给了他一份工作,到
1911年年底,他的工资已
经从以前每周
4英镑长到了
7英镑。1912年,他又成了悉尼一份很活跃的晚
报《太阳报》驻墨尔本的特约通讯员和记者他对政治越来越感兴趣,最仰慕
的是两位工党领导人安德鲁·费舍尔和威廉·莫里斯·休斯。费舍尔也是他
父亲的朋友,在
1908年—1915年间任澳大利亚总理。而休斯在
1915年—1923
年间接任总理。他们对澳大利亚命运的信念鼓舞了年轻的凯思,使他成为他
们的思想观点忠实的崇拜者和追随者,凯思不再将自己看作为一个苏格兰移
民的后裔,而是一个“澳大利亚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澳大利亚派出了人数多达
33万的志愿者,参加了一
些激烈的战斗,伤亡率甚至高于许多欧洲参战国家。
1915年
4月
25日,一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军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加里
波科登陆,他们被由穆斯塔法·凯末尔率领的土耳其军队压在了一处陡峭的
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