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页)
去了。
省城比澄州更热闹繁华,酒楼贵店无数,各种新奇稀罕之物,包括那些漂洋过海来的西洋物品,都有可能在这些标新立异的店铺中出现。
他们一行来到省城已经一个多月,在莫钟书闭门苦读和应试的日子里,二柱带着李小满余春生已经把省城的大街小巷都跑了一遍,探知了哪儿才有莫钟书想要看到的东西,此刻便熟门熟路地把莫钟书领到了几条街外的一家外表不怎么突出的古董店里。
正文 第67章
莫钟书自贡院出来之后就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想着中不中举对自己都一样,早则一年迟则两年就要出海去了。所以他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带着几个小厮在外面乱跑。
只苦了那两位管事,天天去打探什么时候才有乡试结果出来,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好不容易到了放榜这一日,两位管事早早地候在了红榜下。
偏偏官差贴榜,却是从最后一榜贴起,贴出来越早,名次就越靠后。两张榜都看完了,莫钟书那三个字还不见踪影,急得两位管事直冒冷汗。
顾管事问那贴榜的官差:“官爷,还有多少未贴出来啊?”
官差面无表情地道:“只剩前三名了。”说完就转身走了。
这时另一个官差拿着最后一榜来了。张管事也不待他贴好,直接就矮下身子从他腋下瞄了过去。
顾管事就听到他大叫一声“啊—”,忙问道:“怎么了,难道……”
“解元!五少爷是解元!”
两位管事对望一眼,同时想到了一件事情,忙忙挤出看榜的人群,一路小跑着赶回他们租住的院子。
院子里静悄悄的,莫钟书早上出去后还没回来。
幸好红封赏钱都早就预备好了,两位管事刚指挥着几个下人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报喜的人就到了门外。
正经敲锣打鼓的喜报是应该送到澄州去的。可是省城的许多无业闲汉总是会在张榜后的第一时间就赶往新晋举子们住的客栈或寓所去报喜,顺便领几个喜钱。
此时,莫钟书正在色彩艳丽的挂毯,造型别致的灯具,明晃晃比人高的玻璃镜子,长着翅膀的小人,以及镶着各种宝石的弯刀匕首之间转悠,时不时地挑选一两件交给二柱,嘴里不停地向店里的伙计问东问西。
伙计看着二柱几人手里抱着的大堆东西,料想这个少年是个大主顾,虽然他的话实在太多了些,而且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却也不敢怠慢有问必答。
最后莫钟书拿出一张大银票结账,很大方地把剩下的零头赏给了两个伙计。这银票是离开澄州时莫荣添给的,这时拿来给他的老婆孩子买礼物,莫钟书当然不会替他省钱。
伙计见他花钱豪爽,又殷勤道:“后院的仓房里还有好些新货,要不我领您再去瞧瞧可有喜欢的?”
莫钟书本来就是抱着目的而来,要考察海外来的货物中什么东西最紧俏什么东西销量最大,当然不会拒绝这个机会。
到了后院,碰巧他们的老板正在看着几个伙计清点货物盘账。
莫钟书见这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肤色黝黑,身上隐隐透出一股海水的味道,不由得猜想这些货物是否他亲自出海贩来的。而对方听说他是澄州府莫荣添的儿子,也起了结交的心思,亲自陪着莫钟书参观库房。
一番交谈之后,莫钟书得知道了这个人姓赵名有财,原是靠着出海贩货发家的,攒下大笔身家之后,渐渐就厌倦了海上的风浪,今年才在省城开了一间专营海外货物的铺子,安安稳稳地做起生意。因他与许多跑海船的相熟,不少出海归来的商人都把带回来的货物托他发卖,所以他的铺子里好货琳琅满目,后头院子里的仓库里更是堆满了充满异域风情的东西。
在仓房转过一圈儿,莫钟书算是有了个大概的结论。海外来的稀罕货物,销量最大的要算各种香料,以及玻璃之类,宝石珊瑚树等也极受富贵人家喜爱。不过呢,因海上风浪大,玻璃的损耗极大,装船时都是整块的大玻璃,到靠岸时十寸见方的已是少见了。而宝石却还需要找到手艺高明的工匠打磨加工,否则卖相差了难有好价钱。
从赵家店铺出来,莫钟书又看了另外两家同类型的店铺,眼看着天都黑了,这才带着人马打道回府。
他心情正好,不料院子里的人心情更好,前来道贺的客人还没有散尽,到处都是笑脸,恭喜的声音此起彼伏。两位管事脸上都笑眯眯的见牙不见眼,一见到他就扑过来,没头没尾地道:“中了,五少爷中了!”说完喜极而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