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第1/4 页)
长夜漫漫,她不由地暗叹:“修到神仙好夫婿,也愁无奈别离何。”
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谁人能够长聚不离?也正是这种苦涩的离别,才衬托出团圆时的甜蜜呢!
日复一日,终于到了春回大地,万象复苏的时节。
木元经一路快马加鞭回到洛阳,接了田娟娟,又往山阴拜见老母,以慰老母关切之情。
有了这次难熬的离别,两人更加珍惜相依相伴的时光。以后木元经公干外出,只要可能,就争取带着田娟娟同往。大江南北,处处留下他们形影相随的俪影。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田娟娟,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混元锤,投掷攻击。
高峰跟田娟娟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田娟娟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田娟娟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田娟娟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唐朝的李晟。
李晟,字良器,洮州{今甘肃}临潭人,唐朝名将,绰号“万人敌”,中唐顶梁柱。
李晟年轻时,就是一位武艺不凡的豪杰。他十八岁时从军,投奔当时的名将王忠嗣{时任河西节度使},屡建奇功。
一次与吐蕃的战斗中,唐军遭遇吐蕃悍将,屡战不利。王忠嗣大为恼火,下令招募弓箭高手。
李晟报名参加,纵马出阵,一箭干掉敌将。王忠嗣兴奋地拍着李晟的背,称赞他是“万人敌”。
自安史之乱以来,唐朝日趋衰落,天下形势一塌糊涂,李晟则数次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
公元768年九月,吐蕃进犯灵州{今宁夏灵武市西南},凤翔节度使李抱玉派右军都将李晟率领五千人,攻击吐蕃。
李晟说:“凭实力五千人是不够用的,凭智谋又太多了。”便率领一千人,西出大震关。
到达临洮后,李晟摧毁吐蕃的定秦堡,焚烧吐蕃屯积的军需物资,俘虏守堡将领慕容谷种而归。吐蕃听到此事后,就放弃对灵州的围困撤走了。
十多年后,吐蕃又不老实了,拉上南诏,合兵十万,进犯四川。
李晟率领精锐的神策军{唐朝禁军},前往救援,神速突进大渡河,大破吐蕃和南诏联军。
当时敌军有被击毙的,有掉到河里淹死的,有落下悬崖摔死的,有过度饥饿疲劳死亡的。
唐德宗即位后,大批手握兵马的节度使集体闹事,割据四方,称王称帝。最悲哀的是,连长安都被造反头子之一朱泚占领了,唐德宗仓皇逃跑。
李晟率军反攻,大败叛军,收复长安,朱泚在逃跑途中也被部下杀死。其后李晟又剿灭了叛将李希烈,结束了长达五年之久的“藩镇连兵”浩劫,维护了唐王朝的统一大局。
因此,为中兴大唐戎马征战位居首功的李晟,也被敕封为西平郡王,册拜太尉、中书令,绘像列于凌烟阁。
多次拯救国家的业绩,使李晟成为与郭子仪、李光弼齐名的唐朝中兴名将。不过,功勋太大的将军,总是让皇帝不放心,李晟最终被唐德宗解除了兵权,六十七岁时病逝。
李晟有十五个儿子,其中最出色者,就是创造“雪夜袭蔡州”经典战例的李愬。
李愬,又叫李诉,唐临潭人,字符直,有谋略,善骑射,从小慈孝过人。
因家族背景,他当过协律郎,累迁卫尉少卿。父亲李晟死后,在兄弟十五人中,惟有他与哥哥李宪坚持为父庐墓三年,被皇帝劝回,隔天又跑回去守墓,其至孝感人肺腑。
后被授太子右庶子,坊、晋二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詹事。
唐代中期,藩镇割据。在各个藩镇中,以淮南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势力最大。
元和九年{814年}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拥兵自立。唐宪宗曾屡次发兵攻打,都是无功而回。
众大臣中,只有裴度坚持要击败吴元济,结果宪宗拜他为宰相,负责赴前线督战。
元和十二年{817年},朝廷封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李诉,为唐隋邓三州节度使、左散骑中常侍,令他到唐州为平乱作准备。
同时,裴度又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