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阪砺硪埠退�闹魅艘谎��缫呀�氲郊�瓤悍茏刺�O仁撬奶阃牌穑�缓笥盅杆偕煺梗�杩辗稍局邪橐岳做�愕穆÷∩�>驮诹杩辗稍旧恋绨闾谄鸬囊凰布洌�潭�⒎�下肀常�掌鸩悼乔挂桓龅闵洌��抛拥�咚傩��派涑鋈ィ�橇匙幽钦懦罅城昕碳浔淮蚩�嘶ǘ��
摩天岭陷入重重包围之中。驼龙见二龙咽了气,飞身上马率领众匪徒倾尽全力狼奔豕突,怎奈力量相差悬殊,转眼之间,死的死,降的降。一场激战过后,“仁义军”残部全部被歼灭。战斗结束后,士兵们并没有在俘虏中找到驼龙,直到打扫完战场,仍未找到她的尸首……
消灭了摩天岭绺子,耿玉崑从军的经历也宣告结束了。自那场激战之后,耿玉崑的眼前就老是晃动着一片猩红,漫同汹涌的潮水,梦里梦外,总能嗅到一股浓烈的血腥味。一闭上眼睛,土车子奋力抡刀的身影便冉冉升起,立于云端之上,巍峨如山,继而又是土车子那死不瞑目圆睁着的不甘心的眼睛。
这一单元即将接近尾声了。从一开始,我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造成关东匪患连绵不绝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上的缺陷,是不公平的社会制度造就了这一扭曲的社会现象和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加之军阀混战为滋生恶势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他们在从起局到走向自我灭亡的过程中,始终纠缠在与大粮户或官府之间的恩怨情仇里,而他们之间制造出来的种种恩怨,却要由这些朴实的庄稼人来陪同承担。
关东百姓惨烈而悲壮的挣扎与抗争固然令人感叹,他们的壮举也是可赞可敬的。但有一点,这些“英雄”们在闭上痛苦的双眼之前,能知道这场灾难的根源在哪吗?
——莽莽长白山,滔滔松江水,见证着千百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残局17
若干年后,耿玉崑已经老了。老迈的耿玉崑十分受人爱戴。孩子们见到他,老远便欢呼:“二爷二爷,明白二爷!”鸟儿一样儿朝他奔过去,搂着大腿跟他亲热。每当这时,他总会摩挲孩子的头顶,快乐地斥骂一句:“这群小王八羔子,没大没小。二爷就二爷呗,还妈巴子的明白二爷!”遇上耿玉崑到杂货铺喝酒,便是孩子们的运气,他会毫不吝惜地抓一把糖果分给他们,看着欢呼远去的身影,耿玉崑舒心畅快。
杂货铺掌柜的是耿玉崑多年的老友,每次来到铺子里都不入座,立于柜台前,要二两白酒,吮两口酒碗就见了底。耿玉崑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他的嘴如同酒提斗一样标准。多了,碗里能剩下,少了,嘴里装不满。如此,掌柜的自然不敢跟他耍滑闹鬼儿。二两白酒下肚,心里热哄哄的脸也变了颜色,伸出长舌头来咂咂,却不忘嗔怪几句:“告诉我,这是酒吗?你小子这回可得给我说明白——你老实说,你这是水里兑酒哇还是酒里兑水?”
掌柜的闻言嬉皮笑脸,边擦抹柜台,边忙说拜年话:“我的老二哥,您是金口玉牙,求您嘴上留情。这话要是别人说,我当是一个屁,可从您嘴说出去可就坏了我的名声……要不,您再来一碗得了!”耿玉崑便不客气的再喝他一碗。这碗酒掌柜的是断不能收钱的,他却不占人家便宜,临走时亲热地骂一句,把酒钱悉数丢在柜台上。
这些都是耿玉崑受人尊敬的原因。孩子爱听故事,他就给他们讲故事。他讲的杨金豹下山救母,薛丁山三请樊梨花的故事引人入胜。据说,他不仅会讲全套的《夜谭随录》(他管它叫“鬼狐传”),尽管小孩子们软磨硬泡,他却从来不让他们听那些孤魂野鬼的故事。他说小孩子脑子嫩,承受不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讲《红罗女三打契丹》《女真谱》《忠烈罕王》。他“说部”意在燃犀明理,当然要有一些规矩和原则——不给小孩子讲“鬼狐传”《西游记》之类,不给年岁大的人说《三国》。 他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这是老辈人订立的规矩,便严格遵守。每年挂锄农活不忙时,大人孩子都坐在树阴下听他痛快淋漓地讲一回。后来,他的年纪大了便轻易不讲了,必要到大年三十儿才讲一通,听众里就多了些半大小子和姑娘,也有那没成家的汉子。那时候,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能挤在老汉的热炕上,听他说部讲古是件令人陶醉的事——包着饺子听着故事,俨然成了守岁时不可或缺的一项主要内容。
耿玉崑年轻时当过兵杀过猪开过大车店。开店供往来的车把式歇息也为了养家糊口;杀猪的本领被誉为一流,一刀捅进去必没有杀第二刀的道理;且是远近闻名的大师傅,红白两案手艺一应俱精,哪家操办个婚丧嫁娶,房屋上梁的大事小情都要请上耿二先生主灶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