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走了。葡萄摆出了好一会儿,却无人问津。小董急的嘴巴上火,好不容易卖出了一斤,小董才稍微平静了些。
当天是中秋节,过了十二点人多了起来,许多人问起最为显眼极品葡萄的情况,小董抓住时机亲自一一解说。不想销售火热起来,许多人买了一两斤回去,不到晚上,四百多斤极品葡萄所剩无几。欣喜之余,小董又有些懊恼,不该把极品葡萄价格定在了五十元一斤,价格以后在县城再也涨不上去了。
有鉴于此,葡萄应该转移阵地,毕竟大城市的消费水平更高,小董把这件事情连夜汇报到上面,请求给与考虑。领导电话里沉默了许久,才说已经知道到了就挂了电话。握着离线的电话机,小董忐忑不安,不明白领导的想法,既不表扬也不批评,那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个多小时后,公司来电,首先表扬小董近来的优异表现,肯定了他在湘妃县城的一系列工作,为华联进驻县城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即将考虑他的加薪升职。最后关于极品葡萄,赞扬了小董的别具慧眼,能够灵活运用,把葡萄销售网罗到华联的名下。特别交代最后的一千多斤极品葡萄先不动,等待公司决策,并尽快把注册商标拿下,把葡萄送到质检局检测,拿回数据。末了,领导话里有笑意,希望小董给他寄过去十斤葡萄,让几个股东尝尝究竟是什么味道,能够如此稀奇。
第二一早,华联超市一开门就有几个人要买极品葡萄,但是听说极品葡萄已经卖完,近期估计不会有,他们很是失望地走了,其他的水果看都不看一眼。真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哪。
小董这次来村里,一是贺喜送钱来了,二是叮嘱杨帆不要摘葡萄,留待后用。
被杨帆欺骗喝了一口汤,小董辣的直冒汗,半天才恢复过来,却也没有在意,还以为杨帆故意整人,放了一锅的辣椒,等待愿者上钩,自己恰好上了钩。小董笑骂道:“你没事,整天想着整人玩啊,太小孩子脾气!”
见对方误解,却也不点破,杨帆傻笑着打趣:“怎么想起跑到村里了,难不成看见漂亮的姑娘,也想包个二奶。我告诉你,千万不要打这个主意,她们喜欢猪啊,牛啊,鸡鸭,绝对不会喜欢你的。”
小董鄙夷地看着杨帆说:“你就那点出息,整天想着二奶!”骂了句,恍然两人怎么这么熟悉了,不经意之间,仿佛已经成了朋友。顿了顿,才把来意告之了杨帆,并且把钱郑重送到他手上。
当着对方的面,杨帆数了数钱,这不是不放心,而是郑重对方,在都市的职场里,这个是必须要养成的习惯,免得对方回去担忧。杨帆的确佩服华联的手段,也敢操作,把葡萄卖出了五十块钱一斤,自己二十块钱一斤估计在他们的眼里是短视了,更不可思议的他们还想继续涨价,卖到大城市里甚至国外去。自己真的是见识短浅的乡巴佬吗?杨帆自嘲地笑了笑,这些都不重要,呆在家数钱就是,烦恼留给他们,岂不更好。
小董去了地里,看着藤架上的葡萄,估算一下,应该还有二千斤的葡萄,不解的问杨帆,为什么说只有一千五百斤提供给华联,剩下的打算怎么办。当获知杨帆留着自家零吃,酿酒用时。小董半天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看着杨帆,半响,喃喃地说会享受,够奢侈。小董又去看了看地,抓了把土,看不出什么原因,真的只有这亩地能够种出极品葡萄?甚是狐疑,不过已经签了合同,姑且相信杨帆说的。
杨帆领着小董小巷子里转了转,到田埂望望。林木葱郁、峰峦叠幢淳,稻田金灿灿,村民淳朴热情。小董被这没有丝毫喧嚣,朴实无华的村子深深吸引,恍然之间也明白杨帆一个大学生回家种田的缘故。就是自己呆着都不想走了,更何况杨帆是这里长大的。
在杨帆父母的极力挽留里,小董依依不舍地走了,在路上还在回味村里的点点滴滴,恍若一场梦。
这时,杨帆哥嫂偕同杨生到家。杨帆心说原来哥哥去了杨生家,怪不得半天不见人影,哥一个闷葫芦特别不爱说话,在村子里也没有别的地方去,况且最初有种混的不好,无颜见山东父老的情绪,这会儿原来是去见他的好友了。
杨生是扬帆的本家人,长他几岁,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杨生是扬帆哥哥杨永的好友,考上了中专,毕业后留在县城,娶了一个高官的女儿,目前已经是县委书记的秘书,负责写稿的。
杨帆见着杨生吃了一惊,四年不见,以前那个瘦瘦小小、斯斯文文的人完全改样了,他胖墩墩的满面红光,脖子都和头部一样大了,心底冒出句:脑袋大脖子粗不是高官就伙夫。却笑着问候道:“杨生哥,好久不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