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湘军曾挖过几十条地道;弄不好就被发现了;太平军不是往里边灌水、烟熏;就是借此地道反守为攻。被发现一条就只好废弃一条。那个炸飞城墙;起了关键作用的地道原本也是被太平军发现过的;是个废弃的旧坑道;太平军对其没再注意;他们没想到正是这条旧坑道最后把他们送上了天! 战后评功行赏;人家都升官发财、加官加禄;曾国藩被封为一等侯爵;加太子太保;曾国荃被封为一等伯爵;加太子少保;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刘铭传也升任总兵而他李鹤章呢?只有曾国藩转赠他一块御赐奖武金牌;清廷那头早就把他给忘了;只象征性地给了个甘肃甘凉兵备道打发打发。那是个边远地区,谁都不想去的苦地方;而且;还是个道员。原先在打完无锡的时候他不就已经是道员了吗?怎么还是个道员?凭什么是这样?肯定是二哥李鸿章捣的鬼;他为了保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惜牺牲亲弟弟的前途!
其实清廷那边也有清廷的说法;原先以为你李鹤章也会去配合攻打南京的;所以先给个空心汤团鼓励鼓励;谁知你后来并没有真的参战;那就不能再行赏了。然而李鹤章想不通;无论怎么说;原先你朝廷是说过要与刘铭传等一并受奖的!那个廉价的甘凉道我也不要;宁肯回老家! 曾国藩这个老领导为人还是不错的;看出了李鹤章的尴尬处境后;极力拉着他一起做事。在接下来的剿灭捻军的战争中;总是把他带在身边。他向清廷奏报;李鹤章旧伤未愈;请求将甘凉道开缺;而留营总理湘淮军水路全军营务;这实际上还是个名高而实空的职务。李鸿章也感到对这个弟弟有些不够味儿;在他表示不愿去甘肃的时候;曾设法为其在南方福建一带谋个官做;但李鹤章也不去。
后来还是半推半就地跟着曾国藩北上了。 据说李鹤章的夫人是个性格刚烈的奇女子;在打常熟城时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时看到清廷蒙人;有事有人;无事无人;本已一肚子气;再看李鸿章这个当哥哥的自己高官厚禄到手;却在那里假惺惺地“捣浆糊”;好像李鹤章是个多余的人;被你们安排过来安排过去的;好像需要你们恩赐一口饭似的;火气比丈夫还大;更加起劲地拉丈夫后腿;坚决不干了;宁肯回老家种地;就不相信不靠你们就得饿死!有这样一位贤内助;李鹤章的官运就只能到此为止了。他好歹很不情愿地跟着曾国藩走到了清江浦;最后还是下决心回老家了。 其实李鹤章回老家对他个人来说未必是件坏事;他后来置房子置地;又兼营盐业、茶叶和当铺;果真大发其财。那时战争已过去;国家正需要发展经济;他们老李家是清廷的功臣;做点买卖还能不开绿灯吗?他在原肥东温家大村造起了李家楼;又在合肥城里造五进豪宅(就是现在淮河路上作为李府陈列馆的那处大宅院);安徽四乡八县都有他的仓房和典当。原温家大村的李家楼;据说共有四百多间房间;一半是他的;另一半归李鸿章;所谓的宰相府;就是指此。不过李鸿章本人到底住过没住过;还是个问题。此房周围的田产和房产均作为义庄和公产;永不典卖;合肥曾有《李家楼田宅禀县立案告示》档案;详载其事。
可是后来在抗战中李家人逃难;房子被日寇抢占;抗战胜利后又被村民们拆毁了。 李鹤章发财后在家乡干了不少好事;如建义仓、义学;重建文庙、武庙、文昌、城隍、火神诸祠;又主持修府学、考棚、书院;还重修了《庐州府志》。大哥二哥责其领修《合肥李氏宗谱》;他二话没说;独立出资并规划;越二年完成。1879年山西大旱;曾国荃告贷诸行省;李鹤章立马捐献巨款助赈;曾国荃很感激;为其奏请赏加二品衔。后来曾与李还结为儿女亲家;即曾国藩的孙女(即曾纪泽的长女)嫁给了李鹤章的小儿子李经馥。可惜曾家小姐年仅二十九岁就去世了。
李经馥有个侧室陈氏;生下一个孙子李国芝(李瑞九)。他们赶上了好时候;天下太平了;不用打仗了;可以尽情享用老太爷创下的基业和赚来的钞票了。 事实证明;事情总有正反两面;发财是好事;但钞票太多了对后人来说未必全是好事。他的这一支总体来说;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挣钱的不多;花钱的不少。他的三个儿子中;只有老二李经羲有出息;官至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民国后还当过几天国务总理。其他老大和老三;都是远近有名的花花公子;享福的料。 合肥肥东文化馆的研究员丁德照先生的《李鸿章家族》一书;说到李鹤章的大儿子李天钺(经楞)时说:“天钺平素不务正业;慵懒奢纵赌荡;寻花问柳;乡民深恶之。天钺侍从在肥讨债殴死人命;官民不敢言。合肥知县孙葆田检验尸伤;百姓怕县令威于豪强;检验不实;观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