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部分(第3/4 页)
为这个野心之中最巅峰的东西的便是杂交水稻了。对于植株的选择自己已经有些了解,如果能够成功的话——不需要达到后世的水准,只要能够提高产量——那么自己大概会很厉害了吧?
不过这些也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
既然来到这个时代,又想做一点事情,那么最准要的矛盾自然要抓住。眼下他人微言轻,影响不到高层的决策,胡乱说话又有妄言朝政之嫌。因此能做的便只有实践方面了。
还有就是土豆、玉米、番薯之类的东西
要做的事情还真的挺多呢。
想爬到心中预期的某个高度,除了走科举这条捷径之外,在农业方面进行一些创新,大概是最好的出路了。毕竟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事情,如果想法能够顺利实施,也能够和随后就要来的政治风潮联系起来。
张居正的改革大明朝为后人所熟知的事迹之中,这个排在前列。
有些问题,比如土地兼并——眼下当然不会这么叫——自明朝中叶之后就已经相当严重了。皇族、王公、勋戚、宦官,总之一小簇人利用政治特权,使用投献、请乞、夺买重重手段,大量占夺土地。比如前朝大学士徐阶一家,就占有良田土地二十四万亩,而这些田地原本都是要纳税的。
另一方面,地还是要人来种,就只有租出去。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为清苦。平日里所乞求的也不过是年景能够风调雨顺一些,这样或许能够保证勉强的温饱。若是家中出个事情,那么,整个就会陷入困顿之中。
都是随处可以见到的事情。
两百多年的发展,大明朝即便真的如一艘航船一般披荆斩棘,但是到得此时也已经开始变得千疮百孔了。很多的危机隐藏的升平的歌舞之下,天朝上过的梦幻还不曾破灭,因此暂时看起来,表面上是国泰民安的。
如果他身体健康,那么有生之年或许就能够见到。毕竟即便富裕如同徽州府,眼下也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这样的歌谣在传唱。
在原本的格局里,这是一个无解的循环。农民租了地,要交租。若是第一年交不上的,勉强还通些人情的地主或许能够稍稍减免一些,但是更多的确是要轮到下一年当中。这样子,人就被土地紧紧地束缚住了。
处境若是真的悲惨到一定程度,那就只好铤而走险,于是起义就成了唯一的出路。但是对于许宣来说,这些已经不是猜测,而是知道随后就会发生的事实——烽火狼烟会在多年之后,燃遍这方眼下看起来还算安宁的土地。
不是没有人看到问题,比如眼下已经掌握了大权,雄心勃勃的大明首府,已经在酝酿一场改革的风暴。但是人治的时代,有些东西没有制度的保证,也无法长久。张居然虽然在后世看来,算得上高瞻远瞩的一代名臣,但是其实真正掌握权力的时间也过十年。
十年又能改变什么呢?
后世的某次改革,即便三十多个春秋,依然步履维艰。
在随后就要到来的改革之中,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这是张居正要抓的重点。在他那里将赋税的不均和欠额是土地归为隐没不实才会导致结果,所以为了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国范围内的勘核各类土地。
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会正式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虽然清查土地的过程中,一些被兼并的土地会暴露出来。地主们迫于压力,会将这些土地稍稍松绑掉。但是这样的政策并么有进行多久,随着张居正人亡政息之后,很多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
虽然他并不是要拍张居正的马屁,但是对于这位大明朝的臣子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努力,还是佩服的。
因此既然知道历史的大势,那么他就能有目的的做一些准备了。比如将这个进程稍稍推早一些进行,比如通过对农业的改造,让这个过程变得不那么艰难。将原本大范围的土地进行比较高效的利用,按照这个时代原本的方式进行一些潜移默化的变革。
毕竟后世所谓的变革,都是在西方的压力之下被迫的迎合。并且因为原本就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中,国家和民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总之,机遇这种东西,终究是要抓一抓才知道的,眼下的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失去的
当然,在这之前,他还有要紧的事情去做。
结婚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快刀斩乱麻,最好是今夜就开始行动吧。
第340章 如梦一场(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