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页)
显示,就各种运动的种类而言,中产人士参与最多的往往是网球、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项运动。布迪厄所说的可以从运动类别判断阶级差异的论断,同样可以用来解释现阶段中国的情形。
。 想看书来
想象:中产阶层的文化品味(1)
从我们对中产阶层在现阶段文化消费方面的行为与特征的分析可知,原本需要资本积累的阶级品味,在目前中国中产阶层群体的现实生活中只能说尚处于起步时期,还缺乏坚实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基础。就文化艺术的欣赏而言,它需要在一个适当的场域中用某种氛围来熏陶、来培养,用布迪厄的话说,就是需要惯习的作用。就一般情况而言,那些拥有最大量文化资本的人,会在孩子的教育及文化实践上大量投资,以获得并增加他们特有的稀缺性;那些拥有最大量经济资本的人会优先考虑经济投资而不是文化与教育投资;专业人士(特别是医生与律师)——两种资本形式都同样丰富的人——则会在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文化实践方面投资,因为它意味着对中产阶层生活方式所需的物质与文化手段的符号占有,又可以提供一个社会交往的资本,这在赢得并保持上层社会的自信时非常关键。Bourdieu; op�cit�; pp�120~122�而在所有这些方面,中国新中产阶层在家庭出身、财富积累、受教育经历等各方面都没能享有一个延续与传承的机会。对那些有着早期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匮乏经历的人来说,在生存条件得到改善、自身地位得到提高的情况下,他们优先注重的只能是对经济资本的占有——这是布迪厄对上升过程中的中产阶层所做的精辟论述,我们发现,用它来说明现阶段中国新中产阶层在文化消费上所体现出来的实用性与功利性特征,是再合适不过了。
中产阶层对阶层差异的强调,充分地证明这一新兴阶层对自身地位所怀有的焦虑感。即使在中产阶层号称已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美国,中产阶层也在为自身地位的稳定性而忧虑不已;米尔斯是较早系统地分析中产阶层的地位恐慌感的。C� 赖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米尔斯在与汉斯·格兹共同研究上升时期的美国新中产阶层时,这样论述他们的行为方式与特点:鉴于自身的身份地位环境,中产阶层对声望有着强烈的要求,这种对声望的要求在所有的举止风度、习俗以及体现不同地位人们生活方式特点的消费方式上都有表现。Hans H� Gerth and C� Wright Mills; Character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Institution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53) ; Cf� Vidich ed�,op�cit�米尔斯认为,这实际上说明了中产阶层普遍存在着的地位恐慌。其他一些美国研究者也认为,新中产阶层虽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正日渐明显,但由于其自身并没有独特的东西,所以他们的生活模式都是对上层阶级的竭力模仿。美国许多高层管理、行政、专业、知识与官僚阶级的成员都来自承载乡村文化与道德传统的阶层,大学教育的经历成为他们新生活方式所赖以形成的源泉,他们已经抛弃其父母所在阶层的行为准则;很清楚的一点是,美国大学文化与这一文化的载体——大学教授已成为形塑新中产阶层生活方式模式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因为作为上流校园文化的载体,大学教授在绘画、文学、诗歌、音乐与戏剧等方面有着别人所不具有的优势——这些都是他专业的一部分,因而他们对传统文化有着绝对的垄断。大学已经成为中产阶层及其后代的新文化消费与休闲方式的打造中心。Joseph Bensman and Arthur J� Vidich; The New American Society (Chicago: Quadrangle Books; 1971); Cf� Vidich,ed�,op�cit�保罗·福塞尔则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及外貌、言谈和精神生活等方面挖苦美国中产阶层一味追求的“品味”与“格调”,认为他们在盲目模仿上层趣味的同时恰恰暴露了自己的低俗品味,暴露了对自身地位的焦虑与恐慌。他们唯恐自己资本的欠缺被他人窥破,因此总是处心积虑地要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不俗品味来。福塞尔,同前引书。
相对于国外成熟中产阶层的地位焦虑之感,中国新中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