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页)
一定跟这件事有关系。
假如真的是这样,回龙观其实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地点。子平想,先前光听思纲介绍,自己并未去查看,此时想来,大错特错了,用自己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一定和思纲他们不同,而且,子平心中还有个想法,现在也基本成熟了。那就是在这三个洞口出现之前,一定还有其他的出口,而这个出口,说不定就在回龙观。
而且回龙观中发现的那八个字,明确的说出了龙,子平先在要思考的是,这条“龙”,跟他所命名的青龙河有没有关系呢?为什么刘青山会在青龙河见到它呢?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子平想,如果和青龙河有关系,那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子平决定改变思路,还是要上回马岭去探究一番。
这番探究,已经是第四次了。不过在方子平那还是事件之后的第一次,所以子平和刘立本看到一座道观的正殿偏殿竟然全部倒塌,也不自禁的生出沧桑之感。
子平的目光首先关注着两侧的围墙,那弯曲的围墙,竟然没有被震塌,实在是奇迹,宋柏青曾经用建筑设计的道理来解释围墙做成这种形状的原因,但在子平看来,那不过是一种象征,或许跟建筑的道理没关系。
正殿的后面已经裂开了一道纹路,而真正的洞口则出现在塑像的下面,深不可测,而且微微的泛着热气,大殿虽然坍塌了,所有的碎石瓦片却没有在洞口留下,而是四散开去,那么谭风林他们所见的流星坠地到底是真是假?
那是幻象!子平想,真实的情景并非如此,其实巨大的力量也许来自地下,冲开这里的岩石,冲向太空,然后回来的。可他们不是在见到光芒坠地之后才听到声音的吗?
然而这也不是问题,回马岭距离翠屏村有数里之遥,中间峰峦又颇多曲折,声音后听到也不足为奇,这正如雷声和闪电,电光一闪,接着才能听到雷声,老百姓常常能从闪电和雷声的间隔时间大小,来判断即将到来或正在进行的雨是大是小。而方子平曾亲眼目睹常思纲放炮取石,他坐在翠屏山北麓,距离对面的卧虹山足有三四里地,他看见思纲点燃了药引,随后就能够看到碎石伴随着尘土升腾,稍过一霎之后,沉闷的爆炸声才会传来,再过一会,回声又传了回来,子平认为,回声其实是声音被周围的山体激荡,再传回来的。
如果这样来解释,则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巨龙冲破了封锁,升空而去,片刻之后带着光芒回到洞穴,然后声音才会发出来,而坐在翠屏村谭风林家喝茶的宋柏青和谭风林才会听到,这样解释,应该合理吧?
就在这一冲之间,正殿被冲得粉碎,屋顶自然因为受到巨大的力量而四散开去,而四周的墙壁也会被这股力量所左右,在倒塌时,自然是向外倒的,故而这个洞穴附近并没有碎石和尘土留下。问题是,这个洞口以前有吗?
“以前没有。”思纲肯定的说,是的,钟声之后思纲曾经来过此处,那时候塑像已倒,可洞穴却没有。那么洞穴还在别处?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子平一边找洞口,一边想,龙可乘时变化,又该如何和他搏斗一番呢?
子平眺望鸡鸣山,以及远处的峙山,希望能找到什么可以助他一臂之力。青龙河波光粼粼,呈现出“之”字形,终于流入了温河。而子平诸多纷繁芜杂的念头,也有了完整的思路。
首先要找出它的弱点,看能否就地取材,利用山谷内诸多的牵制来制服它;其次要弄明白它发作的原因,它存在于此处看来为时很久了,为何最近发作;第三,如果能找到前人的一些办法,那可能是最好的捷径,庶几可以事半功倍。不过,方子平在这一瞬间就做了决定,这件事不可和神鸡事件同日而语,所以对付的方法自然也有所区别,至少,不能存着歼灭它的念头!
第二十三章 宝塔镇山
方子平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实践。他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尽可能从回马岭找到线索。所以听思纲说此处原本没有洞口时,他微微露出失望的神色,难道自己的判断有误吗?
子平沿着曲折的围墙来到山门,“回龙观”三个大字遒劲有力,子平自信写不出这样的字来,他站在山门,南望群山,伏兽山的山峰渐次渐矮,匍匐在回马岭前,一直延伸到白虎山后,由白虎山向南,山势渐高,到凤尾峡达到高峰,而山势陡然止住,壁立千仞,如同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垂落江边!
子平进入山谷的时候,正是经由凤尾峡,他沿温河河堤直奔唐家宅南侧,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