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的货物。应是估计错误,还是打消念头吧。值此天气放晴、风平浪静之际,正是驾船放洋的好时光。如若停留不去,我等将获重罪。我和您“无冤无仇”,岂忍坐视我遭此不幸?信的结尾说:“务祈速挂帆开往,俾我等免于重咎。”
这完全是一种哀诉,很有点像求雨时致天帝的祈祷词。
阿美士德号在福州的重点是进行商业上的调查,其次才是军事侦察。
茶叶一向是英国主要的进口商品。而福州是茶叶的集散中心。如果直接在福州购买茶叶,比在广州每担(一百斤)要便宜四两银子;而且茶叶在福州可以经常保证大量供应,不必担心缺货。——林赛等人了解了这些情况,另外还详尽地调查了英国商品在福州的市场情况等。
阿美士德号达到目的后,优哉游哉地离开福州出航了。
福建巡抚魏元烺却洋洋得意地上奏说:
……率同舟师,示以声威,尾追驱逐,该夷船于十八日由东北外洋远飏无踪。……
这完全是撒谎。说起来好像是要人家滚蛋,用武力把人家赶走的,其实是拱手礼拜,求人家撤走。
2
厦门的陈化成和福州的魏元烺都把夷船长期停泊说成是由于天气的原因。浙江也是如此。
阿美士德号离开浙江后,直奔上海。从江南洋面进入吴淞口是六月二十日。第二天——二十一日到达上海。
林赛给地方长官发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叙述了近百年来中英贸易发展的状况,宣传了开港的好处。
当时的苏松太道是吴其泰。他用老一套的官僚语言答复说: 本地一向禁止对外贸易,快去广州进行交易吧!
可是他在信中使用了“夷商”一词,林赛抗议说: 无法忍受此种凌辱。这是有关本国体面的事。大英帝国不是夷国,是一般的外国,云云。
对此本来可以置之不理,而吴其泰却说什么“夷”并不是贬词,是“外国”的同义语,还郑重其事地引用了孟子的话:“舜乃东夷人也。”
舜是中国最大的圣人。
阿美士德号也有一个汉籍癖的传教士欧兹拉夫。他在第二次抗议信中引用了苏东坡的话:“夷狄不应以中国之治治之。”
这是带着轻蔑的意思来使用“夷”字的例子。
吴其泰没有办法,尽管觉得可恨,还是让了步,把“夷商”改写为“该商”。他叹了口气说:“偏偏在总督、巡抚都不在的时候,这倒霉的夷船闯进来了!”
两江总督陶澍在江宁(南京)。江苏巡抚林则徐已经在二月任命,为什么还不来上任呢?
清朝的官制以相互钳制为基础。例如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六部,均任命满汉尚书各一名,即每个部都有两名大臣。地方官也是如此,各省有巡抚一人,但在巡抚的上面,一省或数省重叠设置一名总督。
断章之一(3)
江苏省也有相当于省长的巡抚,此外还有管辖江苏、安徽、江西的两江总督。
总督陶澍正急急忙忙赶赴上海,巡抚林则徐也由山东进入江苏。
不过,林则徐到达上海不久,那麻烦的夷船像是把他等到了就扬帆开航了。
巡抚到任是七月五日,阿美士德号在上海停靠了十八天,于七月八日离去。
两江总督与江苏巡抚联名上奏的表文中说:
……望见沿海一带塘岸,布列官兵,颇露惶惧。……伊等已经悔悟,不敢再求买卖。现值风狂雨大,实在不能开船。只求俟风色稍转,即速开回。迨六月十一日(阳历七月八日)晚间,风色稍转西南,即促令开行,该夷船不敢逗留,即起碇开帆,向东南而去。……
其实,阿美士德号即使望见了兵船排列海上、官兵布列堤岸,也绝不会惶惧和悔悟的。他们悠闲自在地逗留在上海,把上海城内外视察了一遍,甚至还购买了苏州的丝绸。
上奏表文中所谓的“风狂雨大”,是所有地方官惯用的辩解之词。
在阿美士德号入港后的一周期间,进入上海的国内商船有四百多艘。船舶的大小为一百吨至四百吨。最初几天大多是天津船,装载的货物主要是面粉和大豆。接着连日进港的都是福建船,每天有三十艘至四十艘。这些船说是福建船,其实只有船主是福建人,大多是从台湾、广东、琉球、安南、暹罗各地开来的。其中有不少是金顺记的船。
苏松镇总兵关天培,这个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当这艘伤脑筋的阿美士德号离开上海时,他不知道该怎样来表达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