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页)
字来自无锡的“东林书院”,其首领为10 余名革职还乡的学者型官员,他们在附近各书院讲学,在各地的官员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代表儒家道德的一股力量。他们谴责王阳明以来思想界鼓吹三教合一的折衷态度,强调完善道德是人生第一等大事,并且抨击当时的大学士和宦官等当权者,
自然东林党人并不能完全代表正义的一方。1610 年,他们被指为“朋党”,意即对朝廷权威和统治秩序产生颠覆性作用的一帮人。党争与今天的政党斗争不同,一般是在道德层面展开的。东林党人指责、攻击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指责和攻击。他们在魏忠贤上台前一度得势,1624 年东林党人杨继盛上疏弹幼魏忠贤的24 款大罪,其中包括谋害皇后、造成皇后流产等劣迹。魏氏纠集了东林党的对立派官员进行残忍的反攻,他们拟定了约700 名东林党人及其同情者的黑名单,对首脑人物进行诬蔑、谴责、罢斥、羞辱、监禁、拷打乃至刑讯至死。当魏忠贤于1627 年倒台时,东林党实际上也被消灭得差不多了。阉宦弄权标志着晚明政权的腐败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农民起义
但真正导致明朝崩溃的,不是管理不善或宦官专权,而是政府根本不进行管理,因而政权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问题的核心不是赋税太重,而是税收人不敷出。明末君主并不像前代那么残暴,但其统治却趋于瘫痪失灵。
1628 年陕西发生了大饥荒,由于政府裁员,释卒李自成失业了。于是他加入了其叔父所在的盗贼团体,并在陕南山区建立了根据地(后来日军侵华时也在此地遭到中国游击队的重创)。李自成后来又向河南、四川进军,队伍不断壮大,李氏遂自称闯王。当时至少有两名学者投奔他的队伍,并为闯王出谋划策以赢得百姓的支持。他们编写了歌谣宣传闯王的英雄事迹,并且辅佐他开仓放粮、委任官吏、建立大顺政权、拟定封号甚至发行大顺朝的钱币。到了1643 年,李自成已占领了湖北、河南和陕西的大部分地区,1644年起义军从西北路攻人了北京,而崇祯皇帝则自溢于景山,明朝遂告灭亡。
这时,另一位起义首领张献忠欲与闯王争夺天下。张氏杀人如麻,没有什么组织能力。1630 年前后他曾率部采取游击战术大肆劫掠华北一带,后来于1644 年人川建立了大西政权,亦设置了六部与大学士,均由前明进士担任,并且举行科举、发行钱币。但张献忠最关心的是用恐怖手段剪除异己,尤其是缙绅阶级。结果他失去了缙绅的支持,最终于1647 年被满洲人所杀。这样,明政府在外族入侵之前已经被农民起义倾覆了。不过继起的满清政府承袭了明代主要的政治制度。因此,明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制度出现问题,而是因为该制度无力挽救明代末季照例产生的种种弊端和压力所致。
第09章 清:传统中国发展的高峰
一、满洲政权的兴起
清朝建立于17 世纪早期,恰与欧洲人建立北美殖民地同时,直到1911 年才告灭亡。因此,清代大部分属于现代时期,但其政权与社会秩序仍旧忠于传统,很少变化。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政治最辉煌以及最黯淡的一页。18 世纪时中国的人口与疆域均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统治的精细与稳定也达到了巅峰,但在19 世纪却遭到了无法逆转的重创。
我们先来看在19 世纪以前满洲人是如何统一中原并进行统治的。不过,在研究他们的早期辉煌时,我们不禁想问,他们维护传统秩序的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后来的全盘崩溃。中国的传统力量太强大了,任何彻底的制度改革都是不可想象的。满洲人是成功的继承者,同时也是拙劣的革新者,他们显然承担不起塑造中国现代格局的历史重任。
满洲人早年的成功史恰似成吉思汗时的蒙古:一位强有力的领袖人物应时而动统一各部建立了国号,然后经过几代努力统一了全中国。满洲这个军事化民族是金人(女真族)的一支后裔,他们地处中原文化的边缘,因而在学习蒙古人长处的同时也能有选择地向汉族学习而避免汉化,这就是他们之所以强大起来的原因。满洲最南端的辽东地区自古便是中国的一部分,汉代曾在此处设郡。辽东地区农业也很发达,与华北地区一样属于深耕细作型农业。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海上交通十分发达,明时同属山东省管辖。但它的地形易攻难守,常为兵家用武之地。其北缺少屏障,而且同满洲一样,被山海关扼住了进出中原的咽喉。因此,辽东地区属于汉族地区与“蛮族”地区交界的地方,剿悍的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