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页)
主要是为了招待亲朋好友。
先说生豆芽,村里人一进腊月十*,先把绿豆拣好,放在盆子里,做晚饭时,烧一锅开水,放凉,手放进水里能定住为止。定在这儿,也可以理解成不动。晚上睡觉前,将凉水倒在菜刀上,然后再流进盆子里。或者是在盆子里放一个顶针子,顶针子是过去女人们做针线活时,手指上套得那个铁环儿,用来保护手指。村里人讲究,水过铁,生出来的豆芽没有铁豆(指不发芽的绿豆,用铁来形容其硬)。然后放在炕头上,有的人家还在盆子上盖一个棉被子或棉大衣,取保暖之用。
之后,每天早晚各浇一遍水。村里人自古以来就有珍惜水的良好传统:从盆子里流出来的水,还要再倒进盆子里。有的人家还想出一个更巧妙的办法,就是在盆子底下钻一个洞,往里倒水时,把那个洞用布堵住;往出放水时,把那个布取掉。这样不厌其烦地过上七八天,多则十天,豆芽就生好了。一般是一升绿豆,能生十升豆芽。就这个比例,然后根据家里的人数,再决定绿豆的数量。然后把生好的豆芽放进盆子里,吃的时候,捞出来,或炒,或凉拌,都行。现在人们很少种绿豆了,也就很少有人家生豆芽,一般是买上几斤现成的,人们图省事,却没有了生豆芽那种乐趣。
小时候,我见过母亲生豆芽。
做黄酒的方法,基本上和生豆芽的程序差不多,只是将黄米煮熟后,放进一个封闭比较好的容器里面,倒上水,也是放在炕头那儿,也是在上面盖一些衣被之类的东西,为取暖,也为其发酵,还加一种叫“粬”的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捞出碴子,然后就做成了黄酒。小时候,见外祖母做过黄酒,初喝不习惯那个酒味,多喝几口,感到还行。外祖母说,冬天喝一二口黄酒,对身体有益,补身,暖肚,还健胃。现在人们不怎么做这种酒了,可能是嫌其麻烦,也有可能是不会做。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喝白酒,个别家庭也喝啤酒和红酒,那是极其少数的。
做豆腐的程序也不复杂,先将黄豆拣好,然后在粉碎机上打成四六瓣儿,再倒上水泡着,然后再放进粉碎机里磨成糊状,然后放进锅里煮。煮熟后,还放一种卤水,村里人称点豆腐。所谓的点,就是用那种卤水点。点好后,放在架子上压,过一段时间,就做成了豆腐。其中有两个关键,一是放进锅里煮的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灶火里的火,不能太急。火急了,豆腐会老;也不能太慢,火慢了,会没有豆腐。其二是点豆腐放卤水时,一定要均匀适时。
由此,想起村里人在冬天用的一个东西,它叫烟筒盖子,当然这是过去的事情。在数九寒天来临之际,村里人家家烟筒上都安着一个烟筒盖子,每天睡觉前,把盖子放下来,也就是不让烟筒把坑里的热气抽跑,其作用不外乎保温。每天早晨一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拉开烟筒盖子,否则不能做饭。我原以为一个木头做得烟筒盖子,怎么能在高高的烟筒上放住呢?别说是数九寒天的西北风,就是早晚这一拉一放,还不把它给拉下来?
父亲的解释之词,在我意料之外:先在烟筒上放一块坑板,中间掏一圆洞,把烟筒盖子放在上面,然后用泥抹住。这么简单的答案,我都想不出来,可见我这个人是聪明不足,糊涂有余。
由过年做黄酒,生豆芽,做豆腐,我想起烟筒盖子,说明过年在我小时候的印象是非常美好的。男孩可以放炮,吃好吃的;女孩则喜欢穿新衣,吃糖块。
人过三十,娶妻养儿,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二步并成一步走,还嫌赶不上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年,对中年人来说,虽说也有一点兴奋,但心里想得更多的,则是对家庭的责任:子女大了要上学,学习成绩不理想怎么办?孩子不上学,眼看着到了娶媳妇的年龄,没有新房怎么办?父母年龄大了,整天下地劳动,万一劳累成疾怎么办?弟妹们也都成家生儿育女了,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虽说见面满脸微笑,衣着高挡,但是微笑背后是什么?高级的衣服里面又是什么?
还有许多。当然这是我的想象,也可能是多此一虑。俗语说得好:有钱难买老来福,儿孙自有儿孙福。但是,这二句俗语当中,并没有提到中年人的福在哪里?
上有老人不是福吗?下有子女不是福吗?有人这样对我说,我无言以对。
在这儿,我还想加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与冬天有关,这个故事与过去的农村有关。
在村里,过去我家有一个穿壶,就是在火炉子里面放的那个又细又长的水壶。后来和父亲说了,他老人家说我这个穿字写错了。我问他老人家怎么写?父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