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大打出手。至于“爽”和生育后代之间有什么联系,只有我们人类自己知道,这倒是真实的。
只要满足了*,争夺到足够可口的食物,它的基因就会延续下去,其他的都没有太多的意义。只有这两项要求牢牢地绑定在基因之上,因为基因一旦不具备嗜好*和食物的“性格”就会被具有这种性格的基因淘汰。
我们人类成员之间的密码绝大多数包含在作为社会性动物的进化历程之中。
社会关系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群居动物(专业说法叫做社会性动物)特有的习性。对于食草动物这种性格有助于防御攻击,对于食肉动物则有利于捕食。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这一点毋庸置疑,社会成员聚集在一起曾经有利于我们在远古时代的生存,我们骨子里有群居、相互依赖的习性。大体上说,社会性动物除了*和食物需求之外,还进化出协调成员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内驱动力。我们人类成员之间的密码绝大多数包含在作为社会性动物的进化历程之中。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趣又复杂的问题,几乎是社会科学的核心问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序幕已经拉开(1)
为什么只有800万人口的瑞典,就有爱立信、绝对伏特加、宜家、H&M、沃尔沃、伊莱克斯等世界著名品牌?为什么山寨手机在深圳兴盛?为什么擅长电子消费品的日本在手机行业却难见峥嵘?
这是很多人直觉的疑问,迈克尔·波特也想解释这个问题。
1990年,波特推出洋洋百万言的《国家竞争优势》,连同《竞争战略》、《竞争优势》构成竞争三部曲,波特也因此在这个领域扬名立万,开创了竞争学这个分支。
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论有四个点,组成一个四边形,通常被称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具体如下:
A�要素条件:土地(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力、劳力教育水平、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等。这些要素条件有些是自然因素,有些则是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B�需求条件:国内市场是否足够大。多数公司首先的目标是着重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如果国内市场很小,公司很难开发出新产品。
C�相关及支撑产业:聚类自然形成,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D�公司战略,结构及对抗表现:国内的竞争环境造就了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我想从基本的文化背景和微观条件上来理解国家、城市、产业的兴衰问题。
我国台湾地区对大陆电子产业的变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他们的眼光和行动往往超前于大陆。
和大陆一样,台湾地区也是一个实用主义至上的地区,从加工中得到了实惠,从此乐此不疲。台湾并不注重品牌,富士康曾经小规模尝试过推广自有品牌的电脑等,他们发现东西虽然可以卖得贵一点,但与接订单、制造模式相比,出货量实在太低,销售十分缓慢,所以浅尝辄止,又退回到纯粹的制造模式。以台湾地区为首的制造外包也就是我所谓的工业革命以来的第三次产业变革,实质性地奠定了山寨社会的基础。
台湾地区和大陆最本质的区别只有一点,台湾是小市场,大陆是大市场,台湾模式一旦转移到大陆,就会产生新的变形,以适应范围广阔的市场。
历史上的山寨产业几乎都在中国,而不是技术更领先的日本、韩国,原因在于日韩都是大企业统治一切的现实产业。日本有六大电子公司加上六大汽车公司,韩国的三星一家公司的销售额相当于其全国GDP的20%以上。以我的划分方式,日韩是工业革命福特模式的延续。此一原理也适用于西方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从市场来看,就比较清楚。
很多人都在骂*的垄断。其实,日本是世界上电信运营商垄断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电话电报公司垄断了80%的移动电话业务和近90%的固定电话业务。在日本街头几乎没有几款手机可以买,这在非常喜欢电子消费品的日本是难以想象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日本是全球少数几个以运营商发放手机为主的国家,零售市场几乎被运营商霸占了。欧洲发达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在英国、德国等地基本上没有山寨手机,原因很简单,市场已经被几家大运营商霸占了。
多年以来,中国由于市场巨大、经济发展太快、消费者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懂行,各行各业都采取了低价、快速、质量平庸甚至欺骗的策略,大家谁都没有建立起霸主的地位。毋庸讳言,这既是山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