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页)
“大清河战役团围敌过多,不能最后解决。”“但此次土气旺盛干部之有牺牲精神,较以前不同。未获大胜,后方干部难免浮言。”
朱德准备亲自去晋察冀野战军再整顿一个时期,帮助他们打好一两个胜仗,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朱拟去野战军整理一时期,随同杨、杨等打一两个好仗,将野战军竖立起来。”
在陕北的毛泽东接到这个电报后,立刻以中央军委的名义致电朱德、刘少奇和晋察冀野司,肯定大清河战役,并为朱德的安全提出意见。电报说:“此次大清河战役,歼敌一部,虽未获大胜,战斗精神极好,伤亡较多并不要紧。休整若干天,按照该区具体条件部署新作战,只要有胜利,无论大小,都是好的。”并特别关切地说:“朱总是否亲临前线,请加慎重。”
而此时毛泽东本人正率领一支很小的队伍在陕北高原与敌胡宗南重兵周旋。不顾自己的安危而关心远在千里之外的老战友,这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啊。
中央领导人对野战军的这些鼓励,大大坚定了广大指战员打大歼灭战的决心。晋察冀野司领导杨得志、杨成武等利用休整时间,集中各级干部开会,认真研究作战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制订新的作战方案。
34.屡战清风店
1947年9 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在林彪等人指挥下,发起大规模的秋季攻势战役,迫使蒋介石先后从晋察冀战场抽调5 个师出关增援,减少了我晋察冀战区的压力。杨得志、杨成武等晋察冀野战军领导决定组织保北战役,吸引国民党军出动。10月3 日,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向中央军委、中央工委和晋察冀军区领导报告了出击保北的3 个方案。
10月4 日晋察冀野战军发布作战命令:决心“乘东北我军大举出击,敌北平行辕为应援东北,在我区采取守势之际,我决再度发动保北战役。”具体部署是:以第2 纵队配属独立第7 旅围攻徐水,吸引国民党军出援;以第3 、第4 纵队在徐水以北和以东地区集结,准备在运动中歼灭从北,东方面来的援军;以独立第8 旅监视石门第3 军。
此时,国民党军为防解放军乘虚而人,将主力部队做了相对的集中:第16军驻守大清河以北之雄县、霸县、新城;第22师守卫平津间交通线;第94军第1 师第1 旅配置于涿县、沫水、定兴;第5 师在北河店、固城、徐水;新编第2 军的两个师守保定;罗历戎的第3 军作为主力中的主力,镇守石家庄。这些地区,除石家庄外,都在保定以北铁路线的东西两侧,他们企图以此部署确保平津保三角地带这块战略要地。
杨得志、杨成武、耿飚认为,如果把这块三角地带比做一头牛,北边的北平就牛头,东西两侧的天津、保定便是牛腿。他们决心既不砍它的头,也不剁它的腿,而是在保定以北实行中间突破,吃掉这头牛最肥的部分。战役的第一阶段,是围城打援,即围攻徐水,这里既是北平的南大门,又是平汉路的咽喉之地。打徐水以吸引敌人来援,便于在运动中歼敌。关键是围攻徐水的部队动作要猛,要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徐水,打痛敌人。
朱德、刘少奇赞同晋察冀野战军的方案,复电:“同意你们出击保北并仍以寻求打运动战为主之方针。”
国民党保定绥署主任孙连仲获悉解放军将再战保北,急忙向其统帅部报告,求取应付之策。
10月11日,进攻徐水外围的战斗打响了,至次日晨扫清北河店至徐水间国民党军据点,13日围攻徐水。
徐水告急,孙连仲派出6 个团,在1 个战车团的配合下,由高碑店、定兴南下,4 个团由新城霸县出发,经容城驰援徐水,还急令第3 军立即出动,在4 天内由石家庄赶到保定,以便从南北两面夹击围攻徐水的晋察冀野战军。
杨得志等以一部继续围攻徐水,以主力拦击北路援军。
15日夜,国民党援军接近我军阻援阵地。野司一声令下,3 纵、4 纵迅速出击,杀向敌第94军。可是敌人5 个师云集一团,解放军竟一时未能将敌第94军分割开来。
经激战至17日,与国民党援军在徐水、固城、容城之间形成对峙局面。虽然杀伤了不少敌人,但我战役计划未能实现。
河北容城东马村前线指挥部里,杨得志司令员俯身在地图上,手上的铅笔缓缓地在徐水和石家庄之间移动着。这位安源矿工出身的勇猛将军,18岁上井冈山,22岁就当上红军团长;长征路上正是他率领前工团,突破乌江天险,安顺场抢渡大渡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