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分析了向西、向南和向北突围的问题和困难后,向东突围成了当下最优选择:虽与主力背道而驰,却可将敌军引开而减轻主力西进的压力。东面敌军有4个军十余万人,威胁不小,但大别山重峦叠嶂,可以隐蔽部队行踪。大别山是当年红军摇篮,群众基础好,皮定钧和旅里不少人都是大别山人,熟悉地理民情。最后皮定钧一锤定音:“向东突围!”
6月26日黎明,敌军对白雀园一线展开炮击进攻,皮旅投入激烈的阻击战斗。皮定钧采取了以山包为支撑点的防御体系,每个山包自成一体又火力交叉相互掩护侧翼,效果明显(建国后皮定钧在任大军区司令员时,还在其战区运用了这种设防办法)。敌人以十数倍于我军的兵力,轮番进攻的冲击波此起彼伏。1旅将士守势强固,且不时组织出击。敌人每遇我军出击就撤,我军刚收回,敌军又紧紧粘将上来,如此反复多次。考虑着撤走部队的皮定钧十分着恼:敌人盯这般紧,怎撤下去?傍晚,一场狂风暴雨骤然而至,电闪雷鸣,天地混沌。这是上苍给皮定钧的机会,他毫不迟疑发出命令:“出击!把敌人赶远点,然后赶快撤下来!”,军号声声,部队全线出击,敌人又逃之夭夭。皮旅留1个营监视敌人,大部适时撤回并退出阵地,顶着暴雨先往东南急行30里,转而折返白雀园东南十余里进入深山拗的密林中。他们在大队敌人的鼻子底下不起火、扎马嘴,隐藏了一天两夜。
28日晨,雨歇日升。按东撤的目标,皮定钧率部队先往南插入敌后,旋以90度转弯向东疾行,中午抵达鄂豫交界的小界岭东南,攀上风波山。他们不知道,蒋介石不以把共军逐出中原为满足,而更意在追而剿灭之。其中围追堵截皮定钧1旅的就有三个师。
(一)大别山依依护儿郎
7月1日,皮旅经三昼夜急行军,进入大别山腹地,准备攀越1900米高、鄂豫皖交通咽喉松子关。守卫在两侧山头的是敌地方武装,前卫侦查连首先与敌接火,1团很快攻克山头,部队加速越过了松子关。为避免与敌遭遇,皮定钧指示部队专挑省与省、县与县的“三不管”区域穿行,且一路切割敌通讯线路、顺手端掉敌区、乡公所,结果他们在大别山里一路畅行。
7月9日皮旅到达大化坪镇,得悉敌一个团已开到前边的青风岭。青风岭南倚险峻的天柱山人马难过,北俯水流湍激的畀河支流不可涉渡,且为进出大别山的必由之道。进而探知,后面敌两个师又正赶上来。后退无路,唯拿下青风岭方得存活。皮旅赶到青风岭下,敌军用猛烈火力封锁了唯一的上山通道,前卫部队两次攻击均遭失败。皮定钧亲临阵前观察地形,决定由1团作正面佯攻,2团从右翼迂回敌侧后以成两面夹击敌之态势。2团受命,面对茂密丛林,用柴刀、刺刀披荆斩棘、硬是开出上山之路,从敌侧背发起猛烈攻击;正面的1团也由佯攻转而为强攻。两路攻击队伍的前面是几个机枪射手火力开路,身后的战士们则把集束手榴弹往敌阵狂扔,在浓烈硝烟中呐喊冲击。敌阵在皮旅战士猛勇冲击下崩溃,我军乘胜追击数十里。
部队当晚抵达大别山东陲门户磨子潭,由此过畀河就能走出大别山。皮定钧估计敌肯定在此还有设伏,不敢松懈半分。为得敌情,皮定钧亲自冒敌乡长之名给县府去电话报告“共军已到这儿”,对方信以为真告曰:“国军48军半夜就到”。继而从当地邮差嘴里得知,敌48军大部在东南方向布防以阻共军攻击安庆。皮旅目标是东北方,为迷惑敌人,几天来皮旅一直向东南运动,现果然奏效。皮定钧正紧急安排部队涉过畀河,敌48军一个团果然杀来,占领了当面山峦。正组织渡河的部队哨音一片,手电光摆晃,就听一阵密集枪声从河对岸射来,富有经验的官兵很快静默隐蔽起来。已登临彼岸的3团迅速组织反击,将敌撵退。全旅渡河后,先沿东向安庆进发,得知敌48军主力已从正面迎来后,部队转而掉头向北急进,避开了敌之合击。次日下午,皮旅顺利越出大别山,踏上皖中平原。
(二)皖中平原艰难过
皖中平原南面是南京,东北角是徐州,有敌数十万,铁路公路通畅,运兵机动性高。后面还有敌之追兵。皮定钧丝毫不敢懈怠,号召全旅“赶在敌防线未成、调兵尚须时间以前,咬紧牙关、吃苦耐劳,五天穿越700里皖中平原,争取突围胜利”。为此全旅彻底轻装,只留武器弹药。皮定钧将全旅分为三路,齐头并进,要求各级指挥员深入到各前卫部队,旅级干部到旅前卫营、团级干部到其前卫连、连级干部带尖刀班,以及时掌握情况、及时指挥行动。他还抽调精锐组织了一支穿上敌军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