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2010年,英国两所著名学府沃里克大学(UniversityofWarwick)和卡迪夫大学(CardiffUniversity)的两位心理学家带着疑问,联手做了一次深入的研究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当一个人的收入的增加,与他周围的人——同事、邻居、朋友水平相当时,他并不觉得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有明显改变,其幸福感亦然。但是当在这种对比中,这个人排名越高,即便其优势只是高出那么一点点,就能给他带来较高的幸福感,他在这种对比中获得的自我价值意识也会较高。
可见,人们在比较中的排名比起其绝对财富更能预示他们的幸福度,这也是为什么贫富不均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对贫富差距的拉大感到无比恐慌。
那么,贫富差距到什么程度时会影响到人们对幸福的感知程度呢?
国际上运用一个名为基尼系数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收入差距水平,借此人们可以了解某特定地区人们的幸福感情况。
所谓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情况的一个分析指标,它是一个比例数值,最大数值为“1”,最小为“0”。
如果基尼系数为“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全部收入被某一方的人占有;如果基尼系数为“0”,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不同人之间的收入毫无差异,是完全平等的。在实际情境下,这两种情况都不可能发生。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基尼系数大于0。4时,人们对幸福感知会变得敏感起来,因此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国际上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是相对合理的,如果超过了0。4~0。5就表示差距较大,而大于0。5则表示差距悬殊。目前,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处于0。24到0。36之间,全球基尼系数最高的是非洲的纳米比亚。我国的基尼系数在2007年时已超过0。4,如今逼近0。5,将要触及贫富差距悬殊的红线。
占总人口20%的最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
一份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报告表明,通过将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进行对比,得出的倍数关系同样可以说明贫富差距情况。在所列国家中,日本是3。4倍,印度是4。9倍,美国是8。4倍,而我国是10。7倍,意味着我们贫富差距呈现一个持续扩大的势态。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第9节:
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孔子曾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其中他提到的“均”,并非是要人人平均,而是要各得其所,防止贫富之间差距过于悬殊。
两千年后,无论是“伊斯特林悖论”还是英国大学的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报告,都以详尽的数据验证了孔子未曾阐述的一个道理:贫富不均会对人们的生活满意度造成负面影响,在贫富差距现象中,处于下风的人们很有可能会产生仇富心理,从而导致贫富之间的矛盾。在一个仇富的社会里,富人没有安全感;穷人则不安于现状,社会就会陷入动荡。
所以,孔子关于“均”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同样适用,它符合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2012年,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了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在30年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比已经高达3。3倍,而国际上这个数值最高在2倍左右。我国行业之间的员工工资最高和最低相差15倍左右,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收入差距扩大,意味着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而这些少数人所在行业多为房地产、矿产、证劵等暴利行业,或从事与土地、资源、资本有关的业务。财富集中化的结果,使我国中间阶层缺失,而处于两端的贫富群体之间的差距愈加扩大。
中间阶层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数量的多寡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这一阶层的断层,也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
信仰缺失,心无所依
任何一个国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