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赵掌柜一一尝着甜美的马*葡萄,甘甜清爽的哈密瓜,大而饱满的哈密枣,酸甜营养的奶疙瘩,新鲜嫩绿的葡萄干,色香俱全的馓子、油馕等各种食品,大口大口的喝着倒上来的奶茶,不住的说着“好吃、谢谢”。陈赓生学着赵掌柜的样也一一品尝了眼前的食品,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哈萨克族的节日,他心绪有些不宁却又态度坦然,他张口喝着浓浓的奶茶,可是这味道他怎么也喝不惯,到了咽喉总要停滞好长时间才能别别扭扭的到达胃里。金爷大概看出了他的不适,对身边的一个穿着艳丽的女人嘀咕了几句后,陈赓生面前的奶茶已经换成了滚热的砖茶了,他会心的朝金爷送去了一个感谢的笑容。
真正的宴会开始了。金爷拍了拍手,立即就有几个穿着哈萨克族民族服装的青年女子走了进来,麻利的收拾着桌子上的器具后,随即又端来了一盘盘诱人的熟食。有烤全羊、水煮羊头、手抓羊肉、大串烤肉、胡辣羊蹄、椒麻土鸡、烤香乳鸽等各种精美菜肴,还有一盘盘垒成塔形的大大小小散发着诱人香味的馕,主食则是一盘盘香喷喷的抓饭和诱人的薄皮包子。一霎间每一个桌子上都摆的满满当当。金爷向大家介绍了赵掌柜和赵掌柜的儿子以及陈赓生,在座的拍手表示欢迎。接着金爷拿起了一把锋利的小刀,将桌上的烤全羊的耳朵割了下来,递到了陈赓生的盘子里,对陈赓生说一定要听赵掌柜的话,陈赓生礼貌的回答着“是、是、是”,分完耳朵后,金爷将羊头上最尊贵的一块肉递给了赵掌柜和他的儿子,然后招呼大家依次传递,由他们自己分割。
吃过了烤全羊,第一巡酒开始了。金爷拿出了两个银质酒杯,里面倒满了白酒,他先说了几句祝福的话,然后递给了赵掌柜一杯酒,两人互相说着如意吉祥的话语,便将那白酒一饮而尽。按照哈萨克族人喝酒的习惯,酒杯要依次轮流传,每次碰杯喝酒都要满满当当,喝酒一定要一饮而尽,决不能有一点剩余。赵掌柜知道这里的习惯,所以丝毫不含糊的喝了。喝完,他把酒杯交给了金爷的手里,金爷又倒了两杯,赵掌柜拿了一杯交给了坐在他身边的金爷手下,另一杯酒握在自己手中,重复着刚才的一切。一圈下来,每人都喝到了两杯酒,气氛一下热闹了起来。
两杯酒下肚,陈赓生感觉心里热乎乎、辣乎乎,他不停的喝着茶,吃着一盘盘的菜。这些菜都是哈萨克族人的传统美食。先说那烤全羊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造型逼真,长弯角上绑着红绣球,嘴上叼着一束青草,栩栩如生、神态逼真。陈赓生吃在嘴里不油不腻,香软可口。其实,这都是下了一般功夫的,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人已经有了烤全羊的丰富经验,在选羊、涂料、烘烤等各个环节都非常讲究。选羊一定要选两岁左右、体形健美、肉嫩膘肥的羊只;宰杀后一定要把姜黄、鸡蛋、孜然搅在一起,涂在羊体上,可以防止血水流出来,使肉酥嫩脆香;羊只放进囊坑后,要盖好盖子,并且要控制好火候,一个多小时候就烤熟了,一只色泽金黄、稍透红色、肉嫩味鲜、香气袭人的烤全羊就好了。
桌子上放着一盘盘的馕,有大有小,摆成了一个塔形。陈赓生掰开了几个馕一一掰开品尝,有的硬、有的软、有的酥脆,每一种都用不同的口感。后来,他才慢慢知道,馕是哈萨克族人的主要食物之一,他具有色、味、香俱全的特点,而且耐于储存,深受大家的喜爱。现在新疆博物馆就陈列着吐鲁番出土的唐朝时代的馕。馕的主料为面粉,大多做成圆形,大小不一,贴在囊坑里烘烤而成。最大的馕叫“艾曼克”,四周厚、中间薄,上面有花纹,直径有四五十厘米,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叫“托喀西”,比一般的茶杯口还要小一些,厚约一、二厘米,是加工最精细的一种囊,要放油、糖、牛奶等原料。最厚的馕叫“格吉德”,直径约十几厘米,厚约五六厘米,中间有个小窝。除了这些以外,还有肉馕、油馕和糖馕,里面的原料更加丰富营养,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精彩的歌舞开始了。先是金爷怀抱着阿肯,他的一个手下唱着曲调粗广的歌曲,那些衣着艳丽、头戴围巾、留着长辫子的姑娘们就跳起了遒劲有力的舞蹈。男同志们也陆陆续续上场,踏着节拍、踩着鼓点,和女同志们跳起了插花舞,风格粗犷、动律性强、草原气息浓厚。赵掌柜和他的儿子、陈赓生也被邀请离席,随着欢快的曲调舞动了起来。陈赓生不知道他所听到的是什么音乐,看到的是什么舞蹈,但是无论听到什么音乐、欣赏到什么舞蹈,他都感觉到一种力量、一种兴奋,一种发自心底的热爱。
宴席继续了好长时间,一桶桶自酿的香酒已经喝完,偌大的蒙古包里到处都弥漫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