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页)
,让江夏恢复安宁,才是诸葛亮首要目的。
城外十五里外的江东大营,孙权在接到诸葛亮的战书时,随即把周瑜招到了营帐。
“公瑾,你以为如何?”孙权让周瑜看过战书后,遂沉声问道。
周瑜思虑一会,开口道:“拿下江夏,已经无望,但若是我军不战而走,势必影响军心,可若是决战的话,势必两败俱伤,而且我军长于水战,而短于陆战,以我之短,迎敌之长,实不智也。”
“公瑾,你的意思是诱敌水战?”孙权疑惑的问道。
“城中的兵马乃是新野的诸葛亮所部,他们不是荆州刘表的军队,根本没有战船,就算我们如何引诱,他们也无法跟我们水战的。”周瑜这两天也并不是什么事情没做,起码他已经派斥候打探清楚了,城中的兵马时何人所率领,以及对方的兵力和战力,他也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那究竟如何是好?咱们也不能干耗着啊,如今气候逐渐炎热,夏收也不过一个多月,到时江东百越各族,一旦下山掠夺,而我大军回援不急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啊。”孙权见周瑜半天没说出个决策来,不由有些着急了,每年的六七月份,都是江东各地的山越下山掠夺城中粮食的时候,若是后方没有大军镇压,那将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害,这也是孙权近几年来,一直都头疼的大事。
江东的百越族,活动区域广袤,人口将近百万之众,他们不遵王化,不服管教,虽然也种植五谷,但由于居于山林,收成自然不如城区附近的肥沃田地,所以每年夏收之时,他们都会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攻击各地的县城,掠夺粮食和美女,制造混乱灾难,着实让他防不胜防。
“主公所虑,正是末将担忧之事,此次出征,我军已经大获全胜,现今最紧要的不是再取得成果,而是保住目前的成果。”周瑜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继续道:“明日决战一事,主公可以答应,以壮我军声威。”
“这次我们攻掠江夏的目的已经达到,现今韩当和程普两位将军,正在把周边数县的人口及财货,往夏口方向运送,主公今晚先率三千兵马,返回夏口坐镇,督促韩当和程普将军,尽快把物资和人口运上船,末将会留在城下,与诸葛亮周旋数日,为主公再争取三日时间,到时候我大军再徐徐退回夏口,乘船顺风返回柴桑。”周瑜这条计釜底抽薪之计,无疑是上上之策,也是对江东兵马,最有利的办法。
孙权作为一代枭雄,自然不是个糊涂之人,沉思之下,当即道:“就依公瑾之计。”
城下十里外的广阔平原地带,诸葛亮亲率一万五千兵马,拱卫着骑兵方阵,徐徐摆开了阵势。
军阵前三千弓弩手,一字排开,射住阵脚后,诸葛亮身穿黑色玄甲,身披红色锦袍,跨下骑着匹白色的战马,手执着羽扇,看着前方三百步外,同样一字排开的江东兵马,对身旁的徐庶道:“周瑜不愧是大将之才,竟然把阵势摆的如此严密,的确不容小觑啊。”
徐庶望着眼前一马平川的平原,淡淡的笑道:“江东兵马虽然壁垒深严,但在这样的地形之上作战,他们的军阵,绝对挡不住重装骑兵的冲击,此战我军必胜。”
“哈哈,元直所言有理,那咱们就让周瑜见识一下重骑兵的威力吧。”诸葛亮这两年来,耗费巨资,武装了八百匹体格健壮的战马,这八百匹战马,无论从士兵到战马,都是身披重甲,手执斩马刀,这样一支骑兵,在野战冲阵之中,无疑是一支无坚不摧的铁甲雄狮。
这支铁甲骑兵,在新野属于高度秘密的军队,除了诸葛亮等一干将领和两千在编的骑兵知道外,军中的步卒军士无人知晓,因为这八百匹战马和八百军士,都是隶属骑兵阵营的两千军士序列,只是在训练之时,才会单独分割开来,同时骑兵营另外的一千二百军士,还负责辅助重骑兵整装。
这次也是他们第一次上战场,这会被步卒拱卫在军阵之中的这支骑兵,也依旧保持着轻骑兵的样貌,这样做的原因,一是为了隐蔽行踪,二来也是节省战马和军士的体力,毕竟一旦穿上重甲,战马和战马上的军士,都会增加一倍的重力。
而重骑兵主要的作用不是杀敌,而是冲阵,缺点就是不利于久战,只要超过两个时辰,不但战马会受不了,就是身穿重甲的军士,也同样会被重甲压垮,这样的话,不等敌兵上前动手,他们首先就会垮掉。
此刻对阵中的周瑜,同样在注视着诸葛亮的新野兵马,骑在战马上他,凝视着诸葛亮的中军大阵,对身旁的大将,周泰、蒋钦等人道:“诸葛亮有一支两千人的骑兵,杀伤力和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