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在万军之中,却依旧份外的耀眼,仿若浩瀚星空中那颗孤傲的北斗星,褶褶生辉。
两骑相交,赵云手中的长枪化作一道长虹,刺穿了凌操的胸口,长枪一刺一收,战马飞奔错身而过。
“呃,啊啊啊……”凌操手捂着胸口,惨叫的倒下了马背,一代骁将就此丧命。
“杀,杀啊!”陈到见赵云战杀敌将,高举手中的长枪,飞马冲杀进了敌阵之中。
面对千军万马的突骑兵,失去主将的江东军士,纷纷后撤而走,而这个时候,江东的中军大军,却尾随着杀进了城池。
此刻率领大军在大门口,正准备进城的周瑜,忽听到前方传来阵阵喊杀之声,以及地面传来的震动时,他的脸色不由一变,急忙扬声喊道:“后军变前军,立即出城列阵,准备迎敌!”
也正是周瑜及时的应变,挽救了江东兵马败局,当赵云领着骑兵,杀到南城城门口时,江东除了溃败的前锋三千兵马外,中军大军却安然无恙的退到了城外,并且摆下了壁垒深严的阵势。
眼见江东大军列阵以待,赵云虽然愤怒,却并没有脑袋发热的率军冲锋,而在后军中的诸葛亮,也及时驱马来到城门口,看到已经列阵以待的江东兵马,知道时机已过的他,随即喊道:“关闭城门。”
城外的周瑜,眼看着缓缓关闭的江夏城门,不由叹道:“荆州援军到了,取城的时机已经错过了。”
午后,徐庶、贾诩、张郃、高览、吕岱等率领大军,徐徐由西城开进了江夏城。
大军一进城,诸葛亮随即给吕岱下了一道军令,让他率领三千兵马,整治城中治安,安顿好受到兵灾的城中百姓,收拢城中的乱军,若是违抗军令,私自欺凌百姓者,一律军法处置。
大军虽然入城,但由于诸葛亮军纪严格,对百姓秋毫无犯,从而使得混乱的城池,很快得到了稳定,吕岱在城中还收拢到三千溃兵,诸葛亮暂时把他们编为一部,安排在营地休整。
诸葛亮大军的到来,让江东的兵马,也进入了短暂的休整之中,从而使紧张的气氛,稍稍得到了一些缓解,但双方心里都明白,一场大战必然无可避免。
对于此刻的孙权来说,要是就这么拱手把江夏让出去,他着实有些不甘心,虽然此时他明知道,暂时无望拿下江夏,但他却并没有下达撤军的命令。
城中的葛亮这会同样渴望来一次大战,来宣扬他的军威,以及震慑江东兵马,并且作为他占领江夏的借口,所以双方之间的决战在所难免。
第七十三章 两军对阵
第七十三章两军对阵
趁着两军僵持的几天时间,诸葛亮迅速的稳定并控制住了江夏城的局势。随后,诸葛亮主动派信使给孙权送了一封战书,约定明日巳时城东郊外,一决雌雄。
诸葛亮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今双方兵力相当,诸葛亮拥有两万兵力,孙权虽然经历几次战斗,但由于补充了不少江夏的降兵,从而使他不但的兵力没有减少,相反还增加到了二万七千余人。如今江东兵马占据了江夏大半地方,又占领了江夏重镇夏口,沿途缴获的粮食,更是足够他们支撑五个月,这样减轻了孙权的不给压力。
虽说孙权兵力占有优势,但想攻下拥有重兵把守的江夏城,显然也是不可能,所以双方目前也只能保持僵持局面,亦或者正面决战,来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
诸葛亮手中掌握了两千精锐骑兵,而且他的军士,又都是精锐的步卒,军中还有三千陌刀军,野战胜算十足。
相反孙权的兵力,虽然略胜一筹,但他们大多都是水军出身,虽说这个时代,水军和步卒,分的并没有那么细致,但总归的来说,在陆地上野战,水军的战斗力,肯定会受到影响。
再说孙权的江东兵马,优势本来就是水战,而步战可谓是短处,诸葛亮也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才决定不惜伤亡,与江东兵马来次决战。
当然这是战争因素的考虑,诸葛亮这么急于决战,还有民生因素的考虑,如今正值四月中旬,田地中的秧苗正是需要施肥管理的阶段,同时也是疫病高发时期,若是战事无限延长,江夏郡二十万百姓,今年的收成,势必受到影响,若是再发生瘟疫,那后果将不可想象。
诸葛亮前来江夏,固然是想取得土地,但要是没有百姓,再多的土地也没用,所以保护好江夏郡的二十万百姓,才是这场战争关键所在。
二十万百姓可以生产出大批粮食和税收,同样也可以招募到将近两万的兵员,所以尽快结束战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