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然把音乐和介绍音乐的文字来了个位置大颠倒,音乐成了文字的配角,还什么的“非常滴干净”……唉行行好,别拿那“雅兴”亵渎音乐了!
“飘然”更“天真无邪”地搅和:
“偶非常喜欢听音乐,听静怡舒心滴音乐,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研究。这么专业滴东东,是给百姓们看滴么?”
——嗨,正经人跟这“雅兴”怎么缠得过来?!
往下“科”又渲染他如何“原创”这些作品分析,把银杏儿指出其“此曲第一小节跟彼曲第六小节完全一样,所以此曲即彼曲”的惊天荒谬,说成他“不会仅仅分析几小节,听音乐应该从头到尾地听”,——这种逻辑偷换就更加“迷人”了!
在这场对银杏儿的围剿之后,当上 C 论坛妇联领导的 ";南飞雁"; 说:
“跟飘然同感。不懂音乐,喜欢听。记得我在科老师的音乐贴上说过,常常能听出快乐、感受到忧伤、体会到痛苦。也常常泪留满面。
很感谢科老师,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论坛上介绍这些知识”。
——唉,此人逻辑思维被谁偷走?怎么别人怎么搅浑就怎么跟着搅浑,这可算不得高雅哦!
九、浑水之战
银杏儿在主战场被围攻得焦头烂额,匆匆转身来到第二战场。此时她已被搅扰得气愤难抑,忍不住说“科”自夸对《梁祝》中板鼓的“独到分析”,是“把别人早就做好的蛋糕弄了来,切作左右两块,据左块为已,称:“别人喜欢做右蛋糕,这是我做的左蛋糕,不同的人对左、右蛋糕感受不同”。
“科”立即“回敬”:
“如果你认为我是抄袭那篇文章,请你把原文贴出来吧”。
——此招更妙!银杏儿指出“科”具体荒谬,证明他不能辩认简单旋律,因而不可能辩认交乐响变化极至的旋律;银杏儿还摘抄了书上文章,这还不够?“科列克”们又为何不敢面对银杏儿的问题?莫非证明抄袭非得拿出完全一样的原文才算数?若此,岂不为抄袭大盗大开方便之门?
紧接着,“才子”基区又发言。他先摘引“科“的“从我已经听了 28 年的音乐来看,我对音乐的感受是很细腻的”,再“曲线驳斥”银杏儿:
“科兄这话说的好啊,热爱音乐感受音乐是不需要条件的,
音乐修养您的身心,陶冶您的情操,
您的理解和感受是热爱得来的,这种对音乐体会的交流是非常有益的,
我不希望您走入误区,陷入无休止的无聊辩解中,
如发现自己有那方面还没把握准确或对网友提出的意见拿不准,
那就找这方面的有识之士请教一下,回头再作个说明就是了,
如感觉没有什么需要说明的,就继续谈您的感受吧。
C 论坛有许多网友有很好的音乐修养,
如这位“猛得利”网友,等等。
您不必再回我这帖,话叉太远没意思,您做好自己喜欢做的就行了”。
——多么“雅致”!热爱和“感受”音乐“不需要条件”,但是要分析交响乐,就是需要条件,需要极高的条件!!!如若“理解和感受”仅靠“热爱”就能得来!呵呵,此人怎不向媒体抗议:搞高雅音乐普及讲解干啥?无事找事,浪费财力!
既说“如发现自己有那方面还没把握准确……那就找这方面的有识之士请教一下”,可为什么不去请教?!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偷换论题搅浑水?!自已大搞“无休无止的无聊辩解”,还能倒打人一耙称之“误区”!呵呵,别总戴“雅”具现不雅之态啊!
不过却有人对狗屁不通的胡言乱语提出“另类”质疑——
网友“奇文”说:
“我有个奇怪的问题:一个完全不知道《梁祝》故事背景、也没有看过任何他人评论《梁祝》文章的音乐爱好者,听《梁祝》是什么感觉?”
——说得好!完全不知故事背景,没看过任何评论分析文章,一个不能辩认简单旋律的人,听《梁祝》是什么感觉,能自已写出作品分析吗?然而在此种情况下,说真话的人毕尽不多,否则怎会有谎言重复三遍就成真理的可悲事实?
面对“奇文”的质疑,基区再发“高论”:
“感觉来自于自身的综合修养,以你上面的假设,那感觉是他自身修养的最初体验,
这种体验还会在不断的反复和修正”。
——呵!修养是什么?既然无人说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