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美国驻台副领事乔治?柯尔(即葛超智。作者注)在此期间,非常露骨的散播各种不实谣言,制造各种纠纷,混淆国际视听,致使事件不断的蔓延、恶化。”《丁名楠先生口述记录》,《二二八事件文献补录》,2005年修订版,第87页。据陈仪事后汇报,当时曾有人准备成立“新华”国,其国旗系在日本的“太阳旗”上加一黄星,年号用“台湾自治邦纪元元年”,施政方针“一如日本政府”等。《台湾光复和光复后五年省情》(下),第597页。
【三】蒋介石的“怀柔”决策与措施
蒋介石很快就得到了台湾发生事变的消息,但其2月28日的日记并无记载。稍后,蒋在《上月反省录》中写道:台湾暴民乘国军离台,政府武力空虚之机,发动全省暴动,此实不测之祸乱,是亦人事不臧,公侠疏忽无智所致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蒋写《上月反省录》的时间,不一定在月底,而常在下月的某一天,故此条写作时间不可确考。蒋日记中对二二八事件比较确切的记载始于3月1日的《上星期反省录》:台湾群众为反对纸烟专卖等起而仇杀内地各省同胞,其暴动地区已渐扩大,以军队调离台湾,是亦一重要原因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台湾光复后,南京国民政府驻台本有第62、70两个师的兵力,但均因内战需要调离。日记中所称“国军离台”指此。当时,蒋介石需要处理和*以及和美国、苏联的许多复杂问题,但是,他还是将二二八事件作为最重要的问题处理。其3月6日“注意”栏中首列“台湾暴动事件之研究”,同日日记云:“对战局,对台事,忧戚无已。”他在和陈仪通话中指示:“政治上可以退让,尽可能的采纳民意,但军事上则权属中央,一切要求均不得接受。”柯远芬:《事变十日记》。1992年的《柯远芬先生访问记录》称:“2月28日,蒋介石曾派专机赴台投送手谕,指示处理办法。其要点为:1�查缉案应交由司法机关公平讯办,不得宽纵。2�台北市可即日起实施局部*,希迅速平定*。3�政治上可尽量退让,以商谈解决纠纷。4�军事不能介入此次事件,但暴徒亦不得干涉军事。如军事遭受攻击,得以军力平息*。”当时电报、电话都很发达,蒋完全没有必要采取这种派飞机投送手谕的笨办法,故不取。黄彰健院士以此为蒋3月5日的电话指示,而在次日才通知柯,系猜测,故亦不取。参见黄彰健:《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证稿》,〔台北〕联经2007年版,第219…230页。这是蒋介石就二二八事件对陈仪做出的最早指示。当晚,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会见蒋介石,声称接到美国驻台领事急电,表示台湾局势严重,要求派飞机接其眷属离台。蒋介石对此甚为反感,在日记中写道:“美国人员浮躁轻薄,好为反动派利用,使中国增加困难与耻辱,悲痛之极。”3月7日,蒋介石确定处理二二八事件的方针,日记云:自上月28日起,由台北延至全台各县市,对中央及外省人员与商民一律殴击,死伤已知者达数百人之多,陈公侠不事先预防,又不实报,及事至燎原,乃始求援,可叹!特派海陆军赴台,增强兵力。此时*组织尚未深入,或易为力,惟无精兵可派,甚为顾虑。善后方策,尚未决定。现时惟有怀柔。此种台民初附,久受日寇奴化,遗忘祖国,故皆畏威而不怀德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蒋介石以军事起家,他当然懂得军队在处理事变中的作用;台湾刚刚脱离日本统治,日本影响深厚,这也使蒋介石感到,弭平事变,要靠“威慑”。但是,蒋介石当时的最大困难是,主要兵力都已投入和*的作战。这样,蒋介石虽想派出“精兵”,但无兵可派。想来想去,蒋介石觉得,“现时惟有怀柔”。这是蒋介石处理二二八事件的基本对策。当日,蒋介石除决定“派海陆军增援台湾”外,紧急召见自台湾飞来的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李翼中,听取详细汇报,研究善后办法。
二二八事件与蒋介石的对策(8)
李翼中在事件发生后受陈仪委托,参加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他主张向中央呼吁“临之以威,绥之以德”,自请赴南京汇报。3月6日,他在向台湾人民广播中承认:“二二八不幸事件之发生,实由于官民情感隔阂之所致”,呼吁“政府以宽大为怀,人民以地方为重”,使事件早日平息。李翼中在会见蒋介石时,历述台湾人民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种种要求,主张尽量满足台湾人民的要求,“多与之”。蒋介石表示:李的意见大体可行,陈仪在广播中对台湾人民的允诺也可以答应,要李与陈立夫拟具“处理办法”。3月8日,李翼中提出要点八条,其主要者为:1�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