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出乎我的意料,这个孩子很合作,我问他:“为什么总是与妈妈做对?”
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因为我总是生活在妈妈的阴影里,所以我不愿意与她合作。”
这时,我终于明白了,一定是这位妈妈用错了教育方式。于是,我把他的妈妈拉到跟前,当着孩子的面把孩子刚才说的话讲给了她听。妈妈听后非常诧异,过了一会儿,她十分激动而又真诚地对儿子说:“儿子,不要生活在妈妈的阴影里,我希望你更出色,希望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听完这句话后,我立即给予纠正:“您应该说‘儿子,你真棒,在妈妈心里你是最优秀的,我相信你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别看这是大同小异的两段话,其实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居高临下的希望,后者是朋友式的赞美;前者是一种指导,后者是一种鼓励。
如果家长们仔细想一想,便能够体会到,上面事例中妈妈的那番话,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从而使孩子继续生活在自己的阴影里。而我的话却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会增加孩子走出妈妈阴影的信心。
事实上,这位家长的话很典型,它代表了中国相当一部分家长的传统观念。这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会自觉不自学地流露出对孩子的俯视,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在希望、在指挥……而完全忽视孩子的感受,这一点通过家长嘲讽的话语可以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例如: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使亲子关系“升温”的几种沟通方法(3)
“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知道主动学习了呢!”
“不就是考了前五名吗,什么时候考个第一名让我看看!”
“这段时间你确实有进步,不过不要夸你两句就骄傲呀!”
……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几乎一直在使用类似的语言,其实这都是家长头脑中固有的传统家长观念在作怪。因此,每次开家长会时与家长们交流时,我都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要用这样的话“伤害”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们都认同我的这种观点,也承认自己的教育态度存在问题,但在平常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这些话语却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说出来。
因此,家长要想与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和谐相处,要想使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就要时常给自己“洗脑”,即,打破那种传统的家长观念,不是去挑孩子的毛病,而是不断使自己的思维重心向这几个方面转移: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允许孩子犯错误,并帮助孩子去改正错误……
不仅如此,家长孩子应该在语言上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指导、指挥少一些,鼓励、欣赏多一些。例如,看到孩子主动学习,家长可以这样说:“今天你主动学习了,真好!这可是一个不错的新起点!”
看到孩子取得了成绩,家长可以这样说:“考了第五名,你真是太棒了,我就知道你能行!”
……
方法三:增加与孩子使用非语言沟通的频率
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的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高达93%是通过非语言沟通进行的,只有7%是通过语言沟通的。而在非语言沟通中,有55%是通过面部表情、形体姿态和手势等肢体语言进行的,只有38%是通过音调的高低进行的。
因此,艾伯特·梅瑞宾提出了一个著名沟通公式: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由此可见,非语言信息在沟通过程中是多么重要。
然而,一份社会调查却显示,在亲子之间的沟通中,非语言沟通常常被忽视。例如,当孩子对家长讲述某件事情时,大多数的家长都不会放下手中的家务,注视着孩子的眼睛,而是一边做家务,一边听孩子说话。有时,甚至还会向孩子大吼:“没看我正做饭呢吗,你不能等会再说!”
正是因为家长这种忽视非语言沟通的态度,使得这些青春期的孩子觉得与家长沟通“没劲”,并且还会使他们产生了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因此他们会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甚至是拒绝与家长沟通。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用了错误的非语言与孩子沟通,例如经常向孩子发脾气、拍桌子、摔东西等。这些非语言行为都是拒绝沟通的信息,因此它更会阻碍亲子之间的沟通,破坏亲子关系。
其实,正确的非语言沟通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具体的环境中,非语言沟通往往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从而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