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2/4 页)
饭袋!
查!狠狠的查!
不查个所以然来,谁都没好日子过,其他书友正常看:!
不幸中之大幸的是,通州、豫州、云州的总督巡抚。应对及时。春粮早收到仓库,知道绵绵大雨,白存着也是发霉。道路都被淹了,想运也运不出去。一合计,干脆直接开仓放粮。除了在暴雨中丧生的。老百姓能活命糊口,并没有引起大的动乱。
只某些少数刁钻悍民。妖言惑众,称天象有异,是皇帝不仁,德行有失……他们自然而然,成了三十万白银失踪的幕后真凶。
八月初一,大周安国长公主拄着凤头拐杖进宫,面见彭皇后。称通江两岸灾民众多,光靠着官仓哪里够啊?孩子、妇孺,缺衣少药的,灾后最怕生病了。况且灾后重建,也需不菲的银钱资助。
彭皇后腻歪极了,好悬说出口“你管着惠人局,皇帝年年赏赐都是上上等,还年年打饥荒。自己老当益壮,没个病痛,家里又没吃闲饭的。应酬都是别人送礼给你,又不要你送礼给人!要发慈悲,你怎么不把自己家产捐出去?”光叫她节俭后宫,算怎么回事!
一朝皇后。连赏赐妃嫔、宫女,都要听人说三道四,太憋屈了!
本来一文都不想给,但怕这个大她二十岁的大姑子,天天进宫没完没了,赏了五百两银子,买个清净!
不想长公主气性大,皇后对她爱理不理,也不想想,皇帝是她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小时候弟弟淘气,被她提起脚揍过多少回?老了老了,能被弟媳妇压一头?白活这么大了!命两个小黄门,拿着五百两银子,径直去了养心殿。
也不多用说,长公主只是叹气,皇帝一心想做圣明之君,心里装着黎民百姓。她身为姐姐,身为大周朝的长公主,也想为国家,为百姓做点事。虽老了,但能吃能动,想在闭眼之前,为皇帝出一份力。国家大事,她不懂,可惠人局呆得久了,怎么安抚百姓,怎么救助,倒也知晓一二。况且,有比她更合适出面的人吗?
半点皇后无德的话,也没提,其他书友正常看:。
皇帝听了,也没对着皇后表示出不满,只是当场命人从皇家的内库拿出十万两银子,交给长公主。当天,又下了圣旨,称长公主贤德慈爱,加封为“安国敬懿长公主”。
古往今来,公主都是成年后才有封号,能得两个封号的,少又有少。敬懿,又是美好到不能再美好的字了,可见皇帝对同胞姐姐,大不一样。
圣旨一出,后宫的风向就变了。长公主再次进宫时,皇贵妃梁氏——八皇子之母,言辞恳切的说,百姓遭殃,她在后宫也睡不安稳,大方的拿出八万两!然后是林德妃,孙贵妃,阮淑妃,六万、五万不等。只有新封的安贤妃,奴婢出身,又不得皇帝宠爱。囊中羞涩,还是她儿子大皇子见机得快,连夜送连三万两银票,解了燃眉之急。
随后,各皇子各公主,都命人送来解救灾民水火的银子,七七八八下来,长公主一天的功绩就有五十万!可把只给了五百两的皇后,燥得面容无光。
后来还是七皇子想尽办法,塞了九万到齐国公府,交给景暄了。
按说,这些银子足够赈灾了,不过长公主不是普通女人,认为一时救济,不能时时救济啊!万一老天再发个洪水,怎么办?不如加固通州堤岸!如此,六十万绝对不够。便是把长公主全部的家财投进去,也是不够的。
别人兴许打消想法,可长公主心性之坚毅,没那么容易动摇!为了筹集自己,她开始广发帖子,召开宴会了。
京城里的勋贵官宦们,都收到长公主的邀请——内宫的消息也传出来,所有人都明白长公主的目的,去,便要捐钱。
什么,不去?好啊,以后有长公主在的地方,都不要出现了!
对比皇后遭到的冷遇,稍微有点眼色的还不明白吗?大周最尊贵的女人,不是高高坐在凤座上的皇后,而是皇帝的姐姐,长公主!长公主为皇帝的牺牲,言语难以形容。只要皇帝在一天,谁敢对长公主不敬,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因此,长公主的宴会,但凡还能拿出钱财的人家。咬着牙都来参加了——不仅如此,还笑颜如花,互相攀比着。谁才是真正的“冤大头”。
安庆侯府远不如二十年前兴盛了,拿得多怕其他人家不满,沐天恩与杜氏商量半天。决定比威远候的一万两少三成,六千好了。符合礼部清水衙门的身份。俞清瑶也想为灾民出些力气,和俞子皓商量后,决定拿出一千两。
不过,此举被杜氏否决了。京城里似俞清瑶一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