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1/4 页)
先头,景暄刊印《半山诗集》,欲将赚得来钱财送给她,她不要,于是景暄就送到惠人局,做了不少善事。随后,俞清瑶又“慈善大方”的把别家都珍藏不示众的书籍存放大相国寺,士林中,都传颂着“不愧为诗仙之女”的赞誉!
一时半会儿,还没传到深闺内宅里。可到日后,这些水磨功夫,一点一滴积累来了好名声,对她不知多少助益。
也因这些书籍,元清儿、元姗儿、杜芳华、阮雪萍、阮星盈诸女,往来安庆侯府特别勤快。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几个爱书的女孩儿,见到了别家都没有的书籍,加上彼此年龄相近,兴趣相投,可不常常相聚么?
静书斋,成了每日聚会的好地方。
俞清瑶自己是不打算培养精通诗书的高级侍女了,但不妨碍她借用别人的。元家姐妹,阮家姐妹,都是世族门阀之女,身边的丫鬟棋琴书画,样样精通——抄书自然不在花下。东楼的一楼,二十几个丫鬟伏案抄写,从自家小姐来,到自家小姐离去,每日须得抄上三四个时辰,笔都抄秃了。
抄写十本,才能把一本带出去回家抄录,多余抄写的可以带走,其余要留下。便是这样,没人觉得吃亏,反而都觉得占了大便宜!
医家、算法、术数、珍惜曲谱、杂家,换了别处,须得多大代价才能一观?银钱?有钱都没处买!
丫鬟怎么了,丫鬟就没见识了么?都不用小姐耳提面命,每人都下功夫卖力的写,相互之间比谁的簪花小楷写得好,比谁写得快。一二特别聪慧的,甚至能过目成诵。
造化神奇,日后她们中有人机缘进宫,成了女官,以博采众长著称,这段在静书斋抄写的经历功不可没。因此,对改变她们命运的俞清瑶,十分感激。
可俞清瑶还不知道呢!
她只是想,趁圣旨未下,多些手抄副本,免得弟弟俞子皓责怪。之所以选择元家、阮家、杜家,也是彼此沾亲带故,肥水不流外人田么!
夏日炎炎,转眼过了六月、七月。
东楼里丫鬟们彼此熟悉了,何况几个小姐呢。交往久了,明白彼此性情,结成手帕交。忽一日,不知谁提起,“不如我们也结个社吧!”得到大家的一致通过。
叫什么名字呢?因静书斋在一起,就取名为“静书社”好了。
彼时,大家都懵懵懂懂,结社纯属一时好玩,瞧别人结社,刚巧遇到性情相投、兴趣一致的闺蜜,自己也结一个。不久,柳家沾衣、染衣姐妹也加入进来,众人论了叙齿,以柳沾衣为长,元姗儿为幼,互以“姐妹”相称,嘻嘻闹闹,好不快活。
不过,一个小团体,肯定有小矛盾存在的。柳沾衣虽然居长,但家世不能服众,容貌人品也不能。反而俞清瑶,对人无所求,任是元家、柳家、阮家,都不能在侯府败落时帮助什么,是以她对大家都一般,接人待物上也学着前世杜芳华,手腕圆融,对人诚恳,不急不缓,深得人心。
加上她的静书斋才是“静书社”的中心,不知不觉,她成了一社之长。(未完待续)
一四八章 惊险
七月下旬,暴雨倾盆而至,有那么两三天,几乎是老天漏了窟窿似地,白黑不停的下。待雨停时,人们发现——半座城市淹没在汪洋之中。谁晓得有一天住在城里,出入门墙还需要游泳呢?什么木桶、木盆,飘在巷道、胡同里,小孩子们能坐在里面往高处去,大人可只能狗刨了。
京城作为大周的都城,排水设施做得最好,犹如此,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钦天监监正在朝堂上被皇帝骂得狗血淋头,早不是说,今年风调雨顺吗?这么大的雨,五十年难得一见,你他妈是瞎子敢说“雨顺”?骂归骂,赈灾还是要做。通江水位上涨,不同五月间是缓缓的,这回迅猛又快速,两三天就涨了半丈有余,继续下去,很难说通江两岸,不会变成泽国。
没奈何,皇帝亲上天坛,祈求老天不要继续下雨了。他是天子,老天爷发怒,肯定是做儿子的不对。虔诚祈求过后,贼老天终于露出了笑脸,驱散了连成片的阴云,把蔚蓝的天空还给了大周天子。万里无云,瞧着,应有十天半个月的大晴天了。
没等高兴起来,户部与兵部联合上书,赈灾的三十万两白银从国库发出,由兵部的队伍护送,未等到达通江两岸境内,被贼人抢夺一空!
皇帝真怒了啊!
nnd安南小国进贡的黄金,没到他手里就不见踪影了,这回给老百姓的救命钱,也不翼而飞了?是贼人太狡猾奸诈,还是他的臣子都是一群酒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