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异的事情。如一个劲儿地做鬼脸,因为获得夸奖而不停地重复某一个动作,等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在故意吸引家长或他人的注意力。家长们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这种行为,如果家长用错误的方法去对待孩子,这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17)
3岁左右时,孩子的这种吸引他人注意的行为就已经初露头角。这时,孩子通常会采用具有合作性的行为去获得特别的注意,即因为他做了一件事而得到了别人的称赞,为了获得他人的注意,他会一直重复做这件事。如果在这时,家长的注意使孩子成功地达到了这一目的,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成一个吹毛求疵者,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但是,如果他们没有成功地达到吸引家长和他人注意的目的,那他就会用另一种途径来满足他的需求,即通过做一些坏事来吸引家长注意。这样,久而久之,他就会变成一个极具破坏性的孩子。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这种吸引他人注意的行为呢?
很多教育案例表明,对付孩子这种行为的最好办法就是“忽视”,即家长可以对孩子这种故意吸引他人注意的行为视而不见。但是,当孩子安静下来,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大多数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觉得家长不够重视他们。因此,家长还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是不是觉得妈妈不够爱你呀,其实妈妈是很爱你的,妈妈时刻都在关注着你。”这样,当孩子需要得到父母更多关爱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再也不会表现出这些怪异的行为了。
这样,家长不仅帮助孩子改掉了那些坏行为,而且会使孩子感觉家长很贴心,从而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家长听。如此,孩子很轻易就会把家长当作知心朋友。
方法三:别让孩子对教育不耐烦——超限效应
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一直令孩子反感,那孩子肯定不会把家长当成朋友。因此,家长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孩子不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一位心理学家在一所小学里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让这所小学的孩子写出他们最不喜欢的家长的行为。结果,有80%的孩子都写到了“唠叨”这个词。当心理学家让写到“唠叨”这个词的孩子讲讲自己的感受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妈妈最爱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呀’。让我受不了的是,她一天能说上好几遍,早上我去上学的时候说,下午我回家时说,晚饭时还要说,我都要崩溃了!”
“我最讨厌妈妈的唠叨了,每天都是那几句话:天冷了,要多穿衣服;要下雨了,别忘拿伞;在学校里出了汗别*服,小心感冒……每天听得我耳朵里都要长茧子了!”
……
在家庭中,妈妈们最爱扮演这种唠叨的角色,但妈妈有时也会很委屈,自己所做、所说的这一切都是为孩子好,他们不领情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说她讨厌呢?
其实,大多数的妈妈可能不知道,孩子的这种讨厌心理是正常的,而且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家长们的这种在短时间内不断重复的行为,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心理,心理学上把这种反应称为“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18)
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成人对这种不断重复、过度冗长的教育都有反抗心理,更不用说孩子们了。当孩子犯了错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喜欢长篇大论,这也是孩子养成“左耳听,右耳冒”、喜欢与家长较劲的坏毛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为了避免“超限效应”,家长尤其是妈妈们,一定要改掉喜欢“唠叨”的坏毛病。事实上,家长没有必要过度关心孩子的方方面面,孩子的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生活的经历中得到提升的。
例如,今天天气很凉,孩子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