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仔细回想一下,曹丕在自己这些儿子里虽然不是最优秀的,却也算是出类拔萃的,六岁不到便将骑射之技练得卓越有加,在文学上也展露出一些锋芒,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曹操自己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就是不自觉的忽视他,对他总是少了些关怀。
如果不是曹昂的死,自己大概永远不会注意到这个孩子吧。想着,曹操不觉心生歉疚,可他依然觉得,自己不能太过亲近曹丕。因为,他看不透这个儿子,他不知道那双星辰闪耀的眸子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绪。
从军帐中一出来,曹丕便看到吴质候在不远处,有些晃神的样子。步伐轻缓地走到他身边,曹丕轻咳一声,“季重。”
回神看向身侧清清冷冷的少年,吴质拱手揖道:“二公子。”
微微颔首,曹丕迈开步子向着自己的军帐走去,“有事?”
“想和二公子谈谈司马懿的事。”压低声音,吴质神情自若地跟在曹丕身侧。
不甚明显地扬了扬唇角,曹丕瞥他一眼道:“什么事都瞒不了你,走吧,回营帐再说。”
“诺。”
把目光投回前方,曹丕不由想起九年前遇到眼前这个长自己十岁的人的场景。
那是曹植出生的第二年,年仅五岁的曹丕坐在饭桌边看着被自己生母抱在怀里的亲弟弟又是羡慕又是难过。在他的印象里,母亲从未用现在这种温柔的笑脸面对过他,而旁边不时逗着曹植的父亲,更是对自己严厉有加,关心不足。
会骑射又怎么样?会诗词歌赋又怎么样?不一样还是得不到父亲和母亲的关注……万分失落地低下头看着碗里的米饭,曹丕顿时便没有了胃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奶声奶气的声音,听起来的确是招人喜欢。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小小的曹植背得愈发的清楚。
惊喜地摸着曹植的小脑袋,曹操先是一愣,旋即大笑道:“吾儿竟如此聪颖!不过两岁就会背诗了,哈哈哈。”转头看向另一边坐着的二十来岁的青年,又道:“季重,你看植儿背得多好,那正是我的心意啊!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被唤作季重的年轻人抬头对上曹操炯炯有神的眼睛,也是笑道:“曹公如此抬举在下,在下真是不胜感激。依质之见,曹公才是得子如此,云胡不喜?”
话音一落,一桌的人皆是笑得开怀。为了让自己与周围的气氛不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曹丕只得强作欢笑,在心里安慰自己道,没事,我也是父亲的儿子,我也是……
欢笑间,吴质的余光无意扫到那个笑得失落的孩子,心中不禁一沉,眉头不由自主地蹙了起来。
筵席中途,吴质看身边与自己同来的几位贤士正跟曹操聊得投入,于是他起身换到曹丕身边坐下,小声唤道:“二公子?”
听到有人在叫自己,曹丕仰起小脸,有些疑惑地望向吴质,“先生唤我可是有事?”
“二公子是在为方才在下和曹公的对话难过吗?”
摇摇头,曹丕转开目光,“没有的事,我只是想我的长兄了。”
见他不承认,吴质也不强迫,抬手摸摸曹丕的头,用只有他二人能听到的声音道:“二公子可否听过前些日子李元礼说过的一句话?”
“什么?”重新抬眼看向吴质,曹丕眼里透出明显的询问意味。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颇具深意地与他对视,吴质又道:“公子小白隐忍后发,最终却成就了齐桓霸业。有了此间种种,二公子何必自苦?”
就这样讷讷望着吴质意味深长的眼睛,曹丕突然淡淡笑开,如星辰般璀璨的眼睛弯出了新月的弧度,“谨记先生教诲。”
作者有话要说:1、“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李元礼这句话大概是在这个时期说的,此处借来用了。出场人物:2、吴质,字季重,太子四友之一,为曹丕登上王太子之位出了不少点子应对曹操的考验,后文会展开来说。但因为本文主懿丕,所以对吴质有所弱化。
☆、隐忍后发不动声,功成追忆昔时事
轻轻搓了搓暴露在料峭春风中的手,曹丕低头进了营帐后便马上坐到了火炉边,“外面好冷。”
在曹丕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吴质点头道:“是啊,虽说开了春,但天气又返寒了。”顿了顿,又道:“那日陪二公子去夜探司马府,您后来在里面留了那么久,不会只是在看一个病人吧?”
将手放在火炉上暖着,曹丕转头看向吴质,正色道:“司马先生现在不愿效力于父亲,